第八九一章 安策(3 / 3)

王源笑著拱手告辭。顏真卿和韋見素以及七八名官員肅然而立,拱手相送。

……

出了政事堂來,陽光普照,天氣明媚,王源也心情大好。想想剛才玄宗聽到自己讚成李光弼和郭子儀募兵以及願意給他們提供糧草的話時的驚訝表情,王源便忍不住的想笑。玄宗怕是做夢也沒想到自己會舉雙手讚成這件事。玄宗像是個繃緊了身上的刺的大刺蝟,本來可能準備好跟自己在這件事上角力,然而自己卻教他撲了個空。

看起來似乎自己認慫了,讓玄宗如意以償的達到了目的,但其實在王源看來,這隻是一種策略上的應對而已。王源明白,想讓玄宗放棄建立一隻和自己抗衡的兵馬的想法是不現實的。如果玄宗決意要去做,自己也沒什麼好的理由去阻止。如果自己竭力阻止他那樣做,反而對玄宗有利,那會讓大唐上下都對自己頗有微詞。

自己可以用挪用糧草的借口宰了房琯,有著如此合理的理由,最終都落得個‘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名聲,若是沒有合適的理由去阻止,那自己還不被罵成是狼子野心之人?

如果王源當真有那種心思倒也罷了,但事實上不到萬不得已,王源是絕不會走上那條路的。這年頭,最重的便是忠孝節義。別看自己現在好像在大唐名聲不錯,深受愛戴。一旦自己扯旗造反,那便和安祿山一樣為世人所唾罵,被所有人所拋棄。民心是最重要的東西,沒有民心,就算一時得勢,也注定要死無葬身之地。安祿山便是個例子。所以王源隻想能夠竭力維持和玄宗之間的關係不破裂,寄希望於玄宗之後繼位之人能明白自己並無野心,能和自己和平相處。

但王源當然也不是什麼善男信女,當矛盾不可調和之時,王源絕不會害怕去冒天下之大不韙做出驚天動地之事來。但那隻是最後的選擇,王源並不想事情走到那樣的極端。

所以王源不會去毫無理由授人以柄的去反對玄宗要做的事情,他選擇的是更聰明的做法,支持玄宗去做,在輿論上占據上風,讓那些隨時準備因為此事而對自己放冷箭的人失去目標。同時這麼做也能達到一種暫時的妥協。

顯而易見的效果便是,在王源讓步之後,玄宗便同意了王源今冬不攻長安的解釋,也同意了王源所有的人事推薦。玄宗其實也清楚的很,一味的對抗會逼得王源鋌而走險。作為一個坐在寶座上幾十年的皇帝,當初的聖明之名可不是浪得虛名,他知道該何時進退,何時取舍。他知道該如何維持著關係的平衡,不至於太鬆或者太緊而失衡。

但玄宗不知道的是,他麵對的這個王源絕不是他以前所麵對的任何一個臣子。無論是李林甫還是楊國忠,還是他們之前的張九齡等人,雖然都是當世絕頂人才,個個心有七竅。但這些人畢竟拘泥於他們所受的教育以及成長的空間,他們都被忠孝節義熏陶著,即便當中有些人幹了些不可告人之事,但底線都是盡忠於玄宗盡忠於朝廷的。但王源可不同,王源可不是什麼忠臣孝子。

王源是從後世穿越而來,忠臣孝子那一套對他完全不起作用。王源隻憑著良知做事,或者說在良知之外他隻憑著利弊做事。某些時候,自身的利弊都會置於良知之上。這樣的人是後世無信仰的社會塑造出的標準人格,正因如此,在大唐這個年代,王源的一些作為會讓人覺得突兀和不合情理。但在王源自己看來,那卻是完全的合乎情理。

所以,玄宗若是知道王源今日所謂的讓步之後所隱藏的目的得話,怕是會吐血三升

大街上,和王源並轡而行的李宓忍不住問起了王源不但不反對李光弼和郭子儀的募兵,反而願意供應糧草的事情。在李宓等人看來,王源的舉動是讓人難以理解的。這就好像自己被賣了,卻還笑嘻嘻的幫著數錢是一個道理。供應李光弼和郭子儀糧草物資,讓他們壯大兵馬之後,那兵馬可是要牽製神策軍,牽製王源的啊。

麵對李宓的詢問,王源本不想告訴他們自己的心裏的想法,但他忽然覺得自己需要信任身邊的這些人。特別是李宓趙青譚平宋建功這些人,都是跟隨自己多年的部下,自己沒有必要對他們太過防備。有時候要贏得他們真正的忠心,便是對他們推心置腹。

得得得清脆的馬蹄聲裏,王源緩緩的道出了自己之所以願意讓步的緣由。“李老將軍,趙青譚平,你們該不會以為我是發了瘋了吧。居然主動提供李光弼和郭子儀糧草,讓他們壯大起來。”王源笑道。

“是啊,大帥怎麼想的,我們都覺得很是詫異。剛才下朝之後,我和趙青譚平兩位兄弟想了半天也沒想明白。”李宓道。

王源道:“你們難道真的以為我這次反對便能有效麼?在糧草物資如此緊缺的情形下不宜增兵,這件事我都跟陛下說了很多遍了。可是陛下聽了麼?足見陛下是鐵了心要這麼幹了,所以反對是毫無意義的,反倒會召來不利的輿論。”

“但大帥也不能主動給他們糧草啊,這豈非是助他們一臂之力?那隻兵馬若是招募起來,對我神策軍,對大帥有何好處?”李宓道。

王源笑道:“既然不能阻止,何妨成人之美。況且你以為他們當真沒有糧草麼?現在我神策軍所食軍糧都是我囤聚的糧草,南方州府運送來的糧草你以為全部供應了朝廷和百姓們麼?韋見素是個滑頭,陛下若要他撥付一部分糧草給李光弼和郭子儀,你們猜他敢不敢不同意?”

“大帥是說,陛下故意弄得什麼募捐財物買糧供應郭子儀和李光弼的舉動隻是做戲?”李宓沉聲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