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賊子膽大包天,居然犯下如此滔天之罪。這已經完全不把陛下和朝廷放在眼裏了。”李光弼咬牙罵道。
“既然王源殺了你派去窺伺的兩人滅口,那豈非說明他也知道此事已經敗露?你派去的那兩人也許會交代出是你派他們去查勘的事實。王源也可能聯想到陛下也知道此事,然則陛下的處境豈非危在旦夕?若事情敗露,王源恐怕要鋌而走險了。壽王殿下,你派人跟蹤的舉動太過莽撞了,這不是打草驚蛇麼?”郭子儀皺眉道。
李瑁咂嘴道:“父皇也訓斥了我,我事後得知,卻也遲了。所以父皇才決定讓我離開成都來靈州,既和回紇人談判借兵之事,也可以暫避風頭。畢竟此事直接牽扯到我。而王源對父皇也一定有所懷疑,但父皇卻無法離開成都。這便隻能是寄望於二位能快些收複長安,迎接陛下回長安了。除非王源要造反,否則他絕不敢阻撓陛下回長安的,那樣一來,他的野心便為世人所知,他也將遭受天下人的討伐了。”
郭子儀道:“殿下說的是。越快收複長安,迎駕回京才是正理。照這麼下去,陛下在成都多呆一天便多一分危險。”
李光弼看著李瑁道:“壽王殿下此來靈州,還打算回成都去麼?”
李瑁咂嘴道:“若有可能的話,我想隨著兩位將軍一起收複長安。”
“不成,這不合規矩。陛下在成都,殿下豈能在外?這豈非讓人有所議論?另外殿下不回,王源豈非更加的懷疑?”郭子儀擺手道。
李瑁咂嘴無語,他路上打的正是這個算盤,他想留在靈州。那樣的話,成都無論發生了什麼,他都能保證自己的安全。甚至他想過,若是王源在成都幹了什麼出格的事情,自己的父皇和皇兄弟們遭遇了不測,那自己豈非是唯一的皇位繼承人了,也省了一番手腳。但這樣的想法隻是一閃而沒,他沒敢深想。身為皇子,不回成都伴駕的舉動實際上便給人以自立的遐想,故而郭子儀才說不合規矩。
李光弼看穿了李瑁的心思,不過他可不像郭子儀那般直言說出來,而是在旁沉聲道:“這件事以後再說,當務之急便是和回紇人商議借兵之事。這件事才是重中之重。若借不到回紇兵馬,收複長安便是一場空談。我們還是來商議商議這件事才是。
……
關於同回紇人商談借兵的話題其實乏善可陳,李光弼在得知李瑁前來之後,便將消息告知了回紇懷仁可汗骨力裴羅留駐在靈州的使者。這些使者為了等待和唐朝商談的事宜,已經在靈州等候了月餘之久了。而實際上,回紇人提出的條件,李光弼和郭子儀也略知一二,條件極為苛刻,這也是李光弼和郭子儀不敢擅自做主的原因。具體的條件還需要談判之時討價還價,而玄宗給李瑁的底線是怎樣的,這一點李光弼和郭子儀還不太清楚,李瑁也沒有挑明。
故而,三人關於同回紇人商談的話題並未延續多久,李光弼隻告訴李瑁,等待回紇使者將消息傳往北邊,數日後對方便會傳來約見商談的消息,具體的安排事宜在四五日內便可敲定。
三人邊吃邊喝邊說話,足足吃了一個多時辰,直到天色漆黑,這才酒宴散去。
郭子儀要去巡查城防,這是他一向的習慣。雖然大雪漫天天氣嚴寒,但是每日三次的巡查兵營和城防的舉動他從不懈怠。特別是在這樣的時候,天氣寒冷,士兵們極容易懈怠偷懶,而這是郭子儀不能允許的。於是郭子儀當先告辭而去,留下了李光弼一人,陪著李瑁喝著酒飯之後的熱茶。
靈州衙門後宅之中的院子甚是寬闊,兩人坐在後堂花廳門口,捧著熱茶看著廊下掛著的燈籠照耀之下的黑夜裏密集落下的紛紛揚揚的大雪,都沒有說話。
一陣冷風吹來,廊下的燈籠搖晃著,幾朵雪花飄了進來,落在了李瑁的臉上。李瑁伸手一摸,雪花在指尖融化成濕漉漉的水漬。
“壽王殿下,如此大雪,蜀地河西等地的難民們可要遭罪了。但不知朝廷有無妥當的安頓措施。”李光弼綴了口茶,淡淡的開口道。
李瑁眼望廊下黑暗,沉聲道:“王源一回成都便舉薦了顏真卿為中書平章,全權負責賑濟難民之事。這段時間他們天天忙的就是這件事。聽說連王源自己府裏都收容了十幾名難民,還頒布了不少鼓勵成都百姓收容難民的措施。但願能讓難民熬過這個嚴冬吧。”
李光弼眉梢一挑道:“顏真卿當了中書平章了?這官升的挺快啊。一個小小的平原太守,一下子便進入政事堂中樞之中了。厲害,厲害。”
“切,還不是王源竭力舉薦?這顏真卿和王源是一夥的。到成都的時候在大街上便當麵跟本王頂撞,有了王源做靠山一個小小的太守都敢不把我放在眼裏了。這事兒別提,提了我便要生氣。”李瑁恨恨的道。
李光弼微笑道:“殿下何必跟這些人一般見識,殿下將來是要登臨大寶之人,顏真卿之輩不過是趨炎附勢之徒。眼下王源用兵自重把持朝政,他當然可以囂張了。”
李瑁搖頭道:“本王豈有登臨之心,本王隻希望能助父皇和我大唐渡過眼前這個連環劫便好。至於將來父皇將大唐的江山社稷交給誰,那可不是我該想的了。”
“壽王殿下襟懷坦白,一片赤誠,臣甚是欽佩。說的也是,殿下未必能登臨大寶。畢竟那個位置眾多皇子都想做,就算陛下想要立殿下你為太子,怕是也不能夠呢。”李光弼淡淡的說道,眼角的微光觀察著李瑁的神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