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一七章 破局(續)(3 / 3)

眾人傻了眼,無奈之下隻得跟著王源等人出了政事堂。政事堂就在散花樓不遠處,眾人縮著脖子行了片刻便抵達了散花樓。王源帶著眾人在散花樓大廳之中坐下,他親自操起鼓槌,錘響了立在樓前的一麵大鼓。那大鼓是按照慣例擺在皇帝上殿的大殿門前的,平時不許敲,除非遇到特別大的事情,譬如祭祀登基立嗣拜相或者是重大軍情等事務時才敲響。來成都後這大鼓還一次沒被敲響過,王源拜相那次也沒去敲打,因為那次其實很草率,也沒有舉行什麼儀式。

玄宗正在一間暖閣之中聽著幾名宮女唱小曲兒,唱的是在長安時玄宗自己譜的舊曲。這段時間天氣寒冷,玄宗縮在暖閣之中不出門,尚有閑心檢視了以前在長安的那些愛好,整理了自己的一本詩集和一本曲譜。這幾日正找了幾名通曉音律的宮女窩在房裏回味這些舊曲。

咚咚咚的鼓聲衝散花樓傳到了暖閣之中,讓本陶醉在自己才情曲調之中的玄宗一下子回到了現實之中。他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剛要遣人去問,一名內侍匆忙而來,稟報了王源率數十名朝臣請求陛下臨朝議事的消息。

玄宗嚇了一跳,心中頗有些打鼓,覺得似乎有什麼不好的事情要發生。天氣這麼冷,全城臣民都呆在屋子裏烤火龜縮,據說王源自己都偷懶了好多天,連政事堂都不去,成天貓在他的宅子裏不出門。怎地突然帶了這些朝臣來覲見,難不成出了什麼重大的變故不成?

玄宗忙讓內侍宮女們伺候自己穿上了厚厚的裘衣,沿著積雪之間的長廊趕到了散花樓大廳之中。坐上冰冷的寶座上,接受了眾人的見禮之後,玄宗便迫不及待的問道:“怎麼了?出了什麼事了?怎地敲起殿鼓來了?”

王源拱手道:“啟奏陛下,臣等今日有要事要奏議陛下,政事堂和各部官員碰了個頭,都覺的此事甚是重要,需要在年前決斷。故而臣等便一起來覲見陛下了。”

玄宗嗬嗬笑道:“哦?看樣子倒是件大事了。不過朝中政務朕不是委托給了政事堂和各位了麼?你們自己決斷不就好了麼?”

王源道:“這件事臣等無法做主,須得奏明陛下,請陛下定奪。”

玄宗一愣,心中似乎明白了些什麼,眉頭微微的皺了起來。

“那便說給朕聽聽。”玄宗道。

王源朝顏真卿點點頭,顏真卿上前一步拱手道:“啟奏陛下,臣等需要陛下定奪之事便是我大唐國本之議。我等都認為,國本之事不能再拖了,關乎大唐存續的大事,當早做定議,以安萬民之心。”

玄宗的心沉了下來,數日前便聽到有人議論此事,還有的朝臣私下覲見自己,告知自己王源韋見素和顏真卿等人正在私底下征詢群臣的意見,提出關於太子之位的奏議。沒想到短短幾日,這事兒便已經擺在自己的麵前了。

不過玄宗因為早就得到了消息,關於這件事玄宗也私下裏想過對策,倒也並不太慌張。

“原來是這件事,倒確實是件大事。朕其實也一直想找時間議一議此事,既然眾卿提及此事,咱們便議一議。關於太子的人選,你們是怎麼想的?王源,你心中屬意的人選是誰?”玄宗微笑道。

王源的回答當然不出玄宗的意料之外:“陛下,臣覺得豐王李珙可堪大任。豐王爺跟隨臣出征數月,一路上的表現很是果敢冷靜,沒給陛下丟臉。與敵對壘,肉搏廝殺,麵不改色,膽色過人。遇事處理,每處一言必在要害之處,見事甚明。一路上,豐王爺安頓民心,帶去陛下的問候和朝廷的慰問,深得百姓們的愛戴。而且豐王爺懂的時局大體,譬如前幾日安頓難民之事,豐王爺便主動騰出侵占宅院,積極配合安頓,每日忙前忙後,甚得民心。”

“相國說的是,豐王爺不計較身份尊貴,那幾日跟著臣忙前忙後,為了安置難民之事費勁心力。這一點臣可以證明。”顏真卿插口道。

王源續道:“所以,臣認為,豐王爺是太子的最佳人選,故而提出奏議,請陛下定奪。”

玄宗微微點頭,轉頭問韋見素道:“韋見素,你的意見呢?”

韋見素忙拱手道:“臣附相國之議,臣認為豐王爺確實是合適的人選之一。”

滑頭的韋見素還是給自己留了一條後路,他說的是豐王李珙是合適的人選之一,意思便是說,也還有其他的人也是合適的。

“顏真卿,你也是附議咯?”玄宗道。

“啟奏陛下,臣附議。”顏真卿道。

“你們呢?你們的意見如何?”玄宗看向群臣。

“臣等附議。”群臣紛紛道。

玄宗早知是這樣的回答,他知道這都是王源早已做好了準備,但他還是希望能聽到不同的聲音,但是他失望了。顯然,這些臣子們已經完全屈服於王源的權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