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一八章 破局(續二)(2 / 3)

顏真卿忙道:“陛下此言倒也是個辦法,隻要此事在進行之中,倒也不在乎這幾個月的時間。王相國,你看如何?我倒是認為可以這麼辦。”

王源皺眉道:“顏中書,吵著要立太子的也是你,同意拖延的也是你,你到底是要幹什麼?”

顏真卿忙道:“相國,是我考慮不周,這件事是我的過錯。陛下的話讓我汗顏無地,我覺得我們是否操之過急了些,是否需要重新商榷。”

王源恨不得上去抽他兩個耳光。這個人果然是不值得信任的。今日之事便攪黃在他的手裏。事到如今,王源當然也不能太過強硬,否則便成了真正的逼宮了。那樣的話,顏真卿便會第一個跳出來反水。王源並不想將事情弄得糟糕。玄宗此舉是在拖延,王源不知道他在為了什麼拖延,或許是在為李瑁成為太子爭取時間。但王源自信,若自己全力反對,李瑁也別想當上太子。反正不怕玄宗玩花樣,自己一定要立一個對自己有利的太子,絕不會如了玄宗的意,倒也不在乎此刻一定要決定下來。

“既然如此,我還有什麼好說的。便依陛下所言便是。即日起送達公文至大唐各地州府,征詢太守以上官員對於豐王為太子的意見,綜合考量。但是這國本之事確實迫在眉睫,還望陛下多多考慮臣民之議,早早作出決斷才是。”王源緩緩開口道。

“朕每天都在想著這件事呢,這是我大唐的大事,朕豈會不放在心上。”玄宗計劃得逞,心情愉悅。他早想好了以退為進之計,今日故意示弱果見效果。從今日之事也能看出來,王源對於這些大臣的掌控還遠遠不夠,大臣們對自己也並非完全背棄,這給了玄宗莫大的安慰。同時玄宗也再一次探明了王源的底線。王源確實沒有做大事的狠勁,這種時候他沒有利用他手中的權勢兵馬逼迫自己就範,隻能說此人不夠果敢。這樣的王源將永遠不是自己的對手,一旦自己脫離他的控製,必將他玩弄股掌之上。

王源心裏惱火,卻也很無奈。今日這件事轟轟烈烈的鬧起來,沒想到居然虎頭蛇尾,被玄宗一出苦肉計罪己方便化解了。王源心中極為失望,顏真卿韋見素等人關鍵時候絕非良伴,從這件事上便可知道今後重大之事不可指望他們。自己是和這些人截然不同的人,所能依靠的便隻是自己和手中的兵權而已。那些才是自己所能完全放心依靠的手段。

當然,王源也確實沒有想著要逼迫玄宗做出決定,因為事情還沒到那一步。王源並不想鬧得朝廷分裂一片狼藉,而且是在叛亂未平的情形之下。王源一向認為,平叛乃頭等大事,故而對於內部的紛爭多做忍讓。不到萬不得已,王源不會去做那些在當世被人們看成是大逆不道的事情,王源還是希望能讓這個天朝曆史上最輝煌的過度恢複昔日的強盛,不願做曆史的破壞者。而玄宗則聰明的利用了他的這個弱點。

……

十一月初六日,靈州北賀蘭山東麓的一處叫做寧遠的小城之中突然變得戒備森嚴起來。這座賀蘭山下的小城原本隻是一座縣城,貧瘠而荒涼,人口也不多。就算叛軍攻陷朔方時,對這座小城也沒太大的興趣,隻是派兵劫掠一番了事,並沒有派兵駐守於此。故而寧遠小城雖然也受到了戰爭的摧殘,但卻設施完好,沒有毀於戰火之中。

上午時分,寧遠小城中古老而坑窪不平的街道上便憑空多了不少穿著皮毛梳著小辮騎著戰馬的蠻族騎兵。這些騎兵都是前一天晚上從北邊的受降城而來,數千回紇騎兵很快就將寧遠小城的街道變得嘈雜而惶然。城中的數千名百姓們若不是前一天得到了縣衙發布的消息,告知他們今日會有回紇人抵達此處同大唐壽王爺以及朔方節度使李光弼並河東節度使郭子儀在此會商,怕是此刻全部都跑的光光的了。

回紇騎兵和來自李光弼郭子儀手下的騎兵將寧遠小城的街道塞得滿滿當當。百姓們都被勒令呆在家裏不得上街,不得隨意圍觀走動。但巳時三刻之後,在雪後的冬陽照耀下,北城門街口的百姓們還是從門縫裏和窗欞的縫隙之中看到了從北城門口魚貫而入的一群相貌粗獷衣著雜亂的數百騎兵馬。那些都是回紇人。

隊伍前麵策馬而行的那名身材高大滿臉胡須、環眼蒜鼻闊口頭上戴著一個狼頭皮帽的回紇人顯然是他們的首領,因為數十名大唐將軍和官員正站在城門內迎接此人,恭敬的朝此人行禮。其中一名玉帶錦袍的青年人據說便是大唐的壽王爺。壽王爺都對那回紇人如此恭敬,足見那名回紇人的首領非同常人。至於大唐的官員為何要和回紇人在此見麵這個問題,便不是百姓們所能明白的了。

城門口處,李瑁李光弼郭子儀三人同從受降城趕來商議會麵的回紇首領懷仁可汗骨力裴羅。在耐心等候了近二十日後,正準備打退堂鼓的他得到了來自靈州的消息,大唐的皇帝陛下派了他最寵愛的皇子前來與自己會商借兵之事,雙方約定在靈州北九十裏,受降城南一百二十裏的寧遠小城展開會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