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二八章 豪族(3 / 3)

王源呆呆道:“原來這當中竟有如此隱情。雖然這是傳說之言,但卻也不無道理。世家大族拱手讓出權力,換取避居東南各道經營財富之權,倒也是一種不錯的交換。否則便是兩敗俱傷之局。但總體而言,世家大族吃了大虧,恐怕便就此沒落了。難怪我入朝這麼多年,沒有太多關於世家豪族的聲息。”

秦國夫人點頭道:“是啊,雖然是吃了虧,但總比滅族了好。武帝之後,當今太上皇即位為帝,也絕不永許這些豪族之家再次滲透入朝,不過和他們之間的關係倒是緩和了不少。幾姓豪族得太上皇賜婚聯姻,為官之限也有所放鬆。據說陛下曾召見幾姓大族族主,施以恩惠。幾姓大族也表示全力支持李氏皇族,財力物力上給予全力支持。因有武帝荼毒之威,幾姓豪族倒也不願再冒險,遂成雙方和解共處之局。這便是我所知的大唐豪族的一些掌故了,有些事隻是道聽途說,倒也無確鑿證據。至於豪族同皇族之間有些什麼約定,具體有些什麼勾連,那我卻是一無所知了。”

王源點頭道:“多謝夫人,這些事叫我大開眼界。我便像是井底之蛙,今日之後方知另有天地。無論如何,這些豪族世家和李氏的聯係是割裂不斷的,這也是他們死命支持李氏的原因。在這種情形下,若不知他們之間的關係,貿然起事的話,怕是會遭到巨大的打擊。開元天寶這數十年的盛世太平期間,這些大姓士族得朝廷特權,在東南恐已經遍地開花盤根錯節。東南之地財物豐饒,若不能斬斷其支持李氏皇族的這條線,那便是大麻煩。”

秦國夫人點頭道:“我同意你所說的,即便他們衰落了,但他們聯手支持一方,力量將是可怕的。天下財富之地為他們所占據,數家之財力恐要占天下財富三成,若他們決意支持李氏,天下間恐無人撼動。莫看安祿山之亂風生水起,但他們若不能奪得東南之地,那便注定要失敗。”

王源重重點頭,沉默思索了片刻道:“夫人,你方才說,你夫家柳氏也是世家大族,為何不在五姓七族之列?”

秦國夫人笑道:“我夫家柳氏乃河東望族,河東三望族柳氏裴氏薛氏乃是大唐立國之後才新近崛起之世家望族。三望族之崛起一部分原因也是皇族刻意為之之結果。要知道,大唐立國以來,河東三族子弟光是成為大唐駙馬的人數便達五十餘人,由此可見李氏皇族便是以姻親之約扶持三族崛起。這三族均為皇親。裴氏一族更是出將入相之人不少。近年來還有韋氏崛起。以我淺見,朝廷並不想讓五姓七族中的皇族外姓坐大,便以扶持忠於李氏的外姓豪族崛起而抗之。然而實際是,河東三族以及韋氏等大唐新貴雖然崛起迅速,但和東南幾大豪族相比,卻是不可同日而語。那幾族經營數百年,有的甚至達千年綿延之久,無論其底蘊氣度乃至家族枝葉都不可比肩。”

王源笑道:“我明白了,李氏是想借新貴崛起而擺脫幾大豪族的控製。畢竟雖然形勢有所好轉,但幾大豪族家底殷厚,源遠流長,無人與之比肩。若有新貴與之抗衡,倒也可以相互鉗製,活著是分化治之。”

秦國夫人點頭道:“你說的應該不錯,我記得亡夫曾經跟我說過,我夫家柳氏曾經同如今居於錢塘郡的五姓七族之中的崔氏聯姻。亡夫上一輩僅有我公公一名男丁,其餘皆為女子。其中兩名便嫁給崔氏旁支子弟。據說是當時陛下親自下旨賜婚準於聯姻。你方才一說,我猜想,朝廷是否是想以新貴和世家聯姻之方式,從而拉攏一家,分化崔氏和其餘各家的聯係。畢竟姻親是最為快速的拉近雙方關係的辦法。”

王源撫掌道:“恐怕正是如此。五姓七族之間內部已經不準聯姻,以外族與之聯姻,正是能起到加速分化他們之間關係的作用。此事無可懷疑。我隻能說,李氏皇族為了這件事已經想盡了辦法了。他們對這些豪族世家既是倚重又是忌憚,這就叫做又愛又恨。然則,你夫家柳氏和崔氏之間必有聯係咯?”

秦國夫人想了想道:“那畢竟是上一輩的事情,我夫家一脈自上一輩開始便人丁凋零。亡夫兄弟姐妹十一人,本有兩個哥哥。然而都在少年時夭折而死。全族僅餘亡夫一名男丁成年,其餘皆為女子。亡夫身子孱弱,且也命薄的很,也隻留下鈞兒這根獨苗便撒手歸西。柳家其實已經敗落了。和崔氏也早已斷了聯係,也不知嫁過去的那兩位長輩是否健在。若是在的話,怕也是過花甲之年了。自從亡夫死後,我其實也和夫家來往不多。他們不喜我楊家之名,我也懶得去搭理他們。柳鈞的幾位姑母大亂之後也都軼失了消息。”

王源皺眉道:“可惜了,我倒是想見一見東南世家豪族,和他們聊一聊。”

秦國夫人詫異道:“你想和他們見麵作甚?”

王源道:“若我起事,能割裂他們和李氏皇族之間的聯係,那才是關鍵之舉。若有機會和他們見麵,我倒是想去試一試。”

秦國夫人微微搖頭道:“你這想法有些不切實際,不過你若真想見他們,我倒是可以以柳氏一門的身份去探訪一番。畢竟兩位姑母嫁給了崔氏,我也有理由去探望。但願她們還漸在。隻要她們有一人漸在,此舉便不唐突。然後或可替你牽線搭橋,見上他們一見。”

王源大喜道:“若真能如此,那可就太好了。這樣吧,年後天氣回暖春暖花開之時,我命人護送你們去南方。你也正好去散散心。能夠接引見麵那是最好,若不能也沒關係。我可以另想他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