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一二七章 死撐(3 / 3)

另外一個原因便是,王源並不想進行強攻。抵達長安城下之後,當看到長安城的防禦規模的時候,王源便相當的吃驚了。短短月餘時間,長安城的城牆又高了不少,箭塔又多了不少。城牆高度厚度都達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這幾乎已經不是一座城池了,就像是一座高大的城堡一般。若是強行攻擊的話,也不知道要死多少人才能攻進去。

王源不想死太多的人,倒不是婦人之仁,而是他見了太多的死亡。如果這場大戰再死個幾十萬人的話,戰後的恢複不知道要拖後多少年。當今大唐,經過安祿山反叛和內戰之後,傷亡人數恐已有上百萬之數。大批的青壯年受傷或者戰死,於國於家都是極為不利的。

當王源得知在揚州城的一場暴動之後,百姓們殺了崔氏兄弟和沈子芳,且將三人的人頭不遠千裏送到自己手裏的時候。這種不能再讓百姓們死傷太多的想法愈發的強烈。王源也知道這種想法是不對的,但他一想到長安城中的兵馬大多都是被強征入軍的老百姓的時候,這種心魔便揮之不去,無法釋懷。這也迫使他積極的思考,如何才能以最小的死亡完成這最後的一擊。

長安城雖然四城緊閉,早已斷絕了進出的通道,但王源還是得到了城中的一些消息。城內的細作有一萬種辦法將消息傳遞出來,這對斥候們而言不是難事。由此,王源也知道了長安城中眾誌成城守城的一些情形。

王源驚訝的是,李光弼在經曆了通州之敗後居然還主持著大局,李瑁居然沒治他的罪,這簡直不可思議。得知這個消息的高仙芝等眾將也表示驚訝,在他們的想法裏,李光弼怎麼可能還在掌控大局。

對神策軍而言,這不是好消息。通州之戰後,王源在內部會議上分析了原因。他認為李光弼在此戰中雖有失誤,但應對還是得當的,實在是神策軍的手段太強,而李光弼手下的兵馬素質實在堪憂,否則李光弼不至於如此慘敗。王源決定速戰速決,不願意拖延太久的原因便是不希望在數日的鏖戰中讓那些新兵們適應戰場的殘酷。有時候一場戰鬥便可以讓一名新兵在心理上成熟起來,這在人數占優的對決中便以足夠。李光弼能想出那種圓形防守陣型,足以說明他不是泛泛之輩。可惜的是,自己擁有虎蹲炮這種神器。王源捫心自問,若自己不是穿越而來,沒有想辦法開掛的話,自己定非李光弼的對手。

那麼現在,李光弼依舊主持著城中大局,且鼓動起城中的士氣誓死守城,李瑁在這種情況下依舊信任著他,這說明李光弼在李瑁的朝廷中的地位之重。甚至可以說,長安城中之所以到現在還有這麼積極的態度,完全是李光弼一人的作用。他便是如今長安城中的定海神針,沒有他長安城怕是一片混亂了。

對於王源的這番評價,高仙芝表示極大的認同。兩人一致認為,要想順利的攻下長安,或許先要做的是另外一件事,便是讓長安城中重新陷入混亂,讓李光弼無法主持大局,這或許才是關鍵的一步。

經過數日的思考和商議,王源和高仙芝商定了計劃。

十一月初十日,神策軍兵臨長安城下的第十九天的上午,神策軍毫無征兆的發動了攻城作戰。

說是攻城作戰,其實也不能完全說是在攻城。而似乎是一種炫耀。從上午辰時開始,總數六十六門虎蹲炮在城下一字排開,對著長安城中進行了一場狂轟爛炸。往長安西城傾數百發的炮彈,將西城三排民坊盡數籠罩在內。數十發炮彈竟然遠遠的打到了掖庭宮內,將掖庭宮內的兩座殿宇轟塌。

李瑁嚇得魂飛魄散,緊急起駕往東搬遷到了他不願意居住的興慶宮中暫住。要知道皇城距離城西七裏之遙,對方的炮彈居然可以轟到皇城,那麼長安還有什麼安全的地方?理論上來說,若是對方在四城都布置了攻城大炮的話,城中便再無安全的所在了。長安城最中間的位置都在轟炸範圍之內。

好在炮擊持續了不是太久。一個時辰後,炮擊停止。城西一側房舍被炸塌了幾百間,人倒是死的不多,但帶給百姓們的恐慌是極大的。西城的百姓們拖兒帶女的往東城跑,不願再住在西城了,因為那裏可一點也不安全。

李光弼意識到王源是要故意製造城中的混亂,要讓百姓們的恐慌打亂守城的節奏,他派出兵馬嚴禁百姓流竄,不許他們滿城亂竄,以維護穩定的秩序。同時公告百姓,即便對方又如此火器可轟擊城內,但他們攻不破城牆,那便不必驚慌。

可是仿佛是為了打臉一般,午後時分,外邊的混沌炮又是一輪齊射。這一次轟擊的是城門和城樓。半個小時下來,城門被轟的稀巴爛,四層高的城樓被轟的倒塌下來。幸虧各處城門洞都已經用土石封死,城門破了倒也無礙。但半空中的城樓倒塌下來的場景,還是讓守城的所有人都心驚膽戰。他們開始懷疑在對方如此凶狠的手段下,這些工事還能不能經受的住。

但神策軍的轟擊是有技巧的,他們沒有朝著城牆轟擊。以長安城目前的城防,轟擊城牆即便是爆破彈也未必奏效。徒耗虎蹲炮耐久和彈藥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