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患兒的母親,拯救我麻木的醫生日常(2 / 3)

孩子爸爸對賣孩子的想法越來越著迷,反複勸說趙彩娥把孩子賣了。到後來,趙彩娥都不敢讓孩子爸爸單獨把孩子抱出去了,萬一真賣了,因為沒結婚,孩子還沒上戶口,到時候要都要不回來。孩子爸爸看賣孩子沒戲,就把家裏值錢的東西都拿出去賣,理由是給小兒子看病需要錢,不賣孩子就得把這個家都賣了。

趙彩娥覺得無法跟這個人繼續生活下去了,便悄悄帶著三個孩子回了山東老家。“就算沒錢治病,也不能放棄不管,自己好好養,能養多大算多大。”她甚至有些慶幸沒領結婚證,省卻了很多麻煩。

回到鄉下後有父母幫忙,三個孩子帶起來也不算艱難。小兒子成了重點保護對象,不能餓著,不能凍著,更不能磕著碰著。三兄弟之間偶爾有打鬥,但必須得讓最小的高興,不然一鬧起來又要犯病。在全家的嗬護下,小兒子犯病的次數不算多,生長發育上也跟兩個哥哥差不多。

但隨著年齡的增長,小兒子嘴唇紫得越來越厲害,而且由於從小一直被慣著,稍微有一點不順心他就鬧脾氣,長大後懂的更多,鬧得也更凶。在家暈厥過兩次後,趙彩娥覺得再拖下去也不是辦法,這幾年在離家不遠的城市打工,攢下兩萬多元積蓄,她決定再帶孩子來北京看一次病。

這一次,趙彩娥找到我所在病房的主任,主任對她說的話,和她兩年前聽到的差不多,她卻聽得更明白了。她記住了最重要的兩點:

第一,讓她覺得絕望的那二三十萬元手術費,不是一次就得交上,做第一次手術用不了那麼多;第二,無論從手術時機上考慮,還是從孩子現在的狀態看,都不能再等了。

手術要分幾次做,錢也分幾次交。至於到底要做幾次,每次間隔多久,都要看前一次手術後心髒血管發育的情況。複雜的先天性心髒病需要很多輔助檢查,才能確定治療方案,現在連第一次手術具體該怎麼做還說不準。按以往經驗,這一次估計七八萬元就夠了。

雖然這依然是個大數目,但已經不是那麼遙不可及了。況且還可以申請公益基金會救助,病越重,家裏越窮,能申請下來的錢就越多。一般一個基金會能資助一兩萬元,可以同時向兩三個基金會申請。基金會資助,再加上向親戚朋友借點,湊夠七八萬元應該不成問題。

住院期間走了兩遭鬼門關

看病的當天,趙彩娥就帶著孩子辦理了住院手續。

由於病情很重,應該盡快完善檢查,經過一番協調,最關鍵的心血管造影和導管檢查第二天就可以做。

小兒造影檢查刺激較大,可能引起病人情況不穩定,一般由護士陪同,帶著氧氣罐、急救箱備用。檢查通常在中午結束,護士會提前通知醫生去接病人,可那天剛到上午10點電話就打了過來,病人在導管室又暈過去了。

不到3歲的孩子,從小嬌生慣養,突然離開媽媽孤零零地被放在造影床上,肯定會哭鬧。一般情況下醫生會給點麻醉,讓病人鎮靜,減少耗氧。可這孩子實在鬧得太厲害,藥還沒給進去,人已經不行了。

導管室醫生和麻醉師立刻進行搶救,等我到達時,孩子的情況已經恢複平穩。導管檢查當天肯定是不能再做了,甚至以後也都不敢再給這個孩子做:一根導管從大腿根順著血管穿到心髒裏,刺激太強烈,太危險了。

回病房的路上,我向趙彩娥解釋剛才發生的事,她沒有抱怨,一邊不停地道謝,一邊焦急地問:那接下來該怎麼辦呢?

通過心血管造影和導管檢查可以看到心髒射血的動態圖像,以便評估心室的發育情況,測量心髒內部和幾個大血管的壓力、氧濃度變化,這是最理想的檢查。現在做不成,隻能退而求其次,做CT(電子計算機斷層掃描),看心髒的靜態結構。因為CT和造影都是有放射性的檢查,不能同一天做,再加上要協調各個病房的檢查需求,因此CT被安排在周五。

就在這等待的兩天中,孩子又經曆了一次危險。

周三下午大概兩三點鍾,我正在辦公室寫病曆,護士叫我去看看這個病人。因為上一次在導管室的搶救經曆,這孩子已經被我們列為重點關注對象,稍微哭鬧厲害了就得去床邊看著。

我過去時,孩子雖然在鬧,精神狀態還可以,趙彩娥一直哄著,但沒有作用。不一會兒,孩子的嘴唇又開始發紫了。我讓護士把氧氣接上,再給點鎮靜藥,孩子太鬧吃不下藥,隻能從肛門給藥。就在取藥的工夫,孩子的神誌開始變差,聲嘶力竭的鬧變成有氣無力的哭,等護士回來剛把藥給進去,孩子就大小便失禁,藥全都拉出來了。

看到常規處理沒效果,病人情況還在惡化,我趕緊叫護士長和上級醫生過來。我們病房的護士長幹了30多年兒科,一眼看出來不對,一把抱起孩子就往監護室跑,裹孩子的小被子上還有屎和尿,也顧不上躲。

到監護室裏孩子已經快沒呼吸了,連上監護儀器之後發現血氧飽和度不到10%,正常人是100%,先心病孩子差的也有60%~70%。護士長趕緊給孩子扣上麵罩加壓給氧,一邊自己操作一邊指揮我聯係麻醉科緊急氣管插管,另外兩個護士去準備插管所需器材、藥品。麻醉科醫生不到兩分鍾就趕了過來,準備喉鏡的時候,護士長說,應該不用插了,孩子的自主呼吸已經逐漸恢複,血氧飽和度也在往上走。

這孩子,又從鬼門關走了一遭。

在生死關頭,她沒有猶豫地說“要”

疑難病例討論是先心病病房延續多年的特色傳統,由於先天性心髒病分類分型複雜,許多病名字聽起來差不多,治療方案和結果卻千差萬別。有些病手術機會尚存,即使經曆痛苦,最終還是能夠痊愈。有的根本沒有手術機會,隻能回家等著,能活多久算多久。更複雜的疾病需要分期手術,可就算經曆三四次手術,最後也不過是能夠長大成人,沒有勞動能力,隻是活著而已。

討論有助於明確疾病的分類分型,判斷有無手術機會,確定手術方式,也可以預估病情的發展。主任也可以借機考考年輕醫生,然後延伸出一些還沒來得及寫進教科書的前沿進展,如果來了興致,還會分享一些獨門秘籍和私家經驗,對年輕醫生們來說,這是難得的學習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