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八章 隨便(6)(1 / 2)

闊別兩月,繼國慶之後,我再一次回到了家鄉,回到了這片養育了我祖祖輩輩的土地上。

嗬嗬嗬村幾十年來一直都靠土地生存,是典型的農業村,時至今日也沒能成功轉型,隻有少數家庭完全脫離了農田的束縛,靠工資養活自己。

初中才歸鄉的朱茱對家鄉幾十年來的變化並不了解,故而朱走訪了幾位熟識的親戚家——那些土生土長的近鄰們,向他們詢問我們村子過去的模樣,再對比如今的模樣,結合經過寒假一個多月的所見所聞,完成了這篇調研報告。

一、對家鄉經濟轉型的探索

上世紀80年代初,我國提出“小康社會”概念,其中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就是小康社會的重要內容之一。關於“新農村”的這個新,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研究院院長溫鐵軍認為,新在農村的發展能夠體現科學發展觀的要求,體現和諧社會的要求。

遺憾的是,我們村子並沒有發展成為社會主義新農村。

一直在探索,一直在失敗。

屢敗屢戰,屢戰屢敗,至今未取得好成績。

據某位年長的長輩所說,我們村子也曾試過經濟轉型轉型,放棄傳統的穀物種植去栽培一些市場上有需求的農業產物。

我在家鄉的六年間,村裏種植過核桃樹,櫻桃樹,刺花樹等等,六年間嚐試過許多項目,想必在我見識之前的種植過的物種想必更是數不勝數。村子裏目前正在種植的紅米也沒能帶動村裏的經濟,我整理了一下,個人認為其原因大致有如下幾點:

(一)、土地貧瘠,選擇種植的植物與家鄉的氣候環境不符。如之前種植的核桃樹,很多家庭一次都沒有收獲過,不是沒長不出來,就是被山上的某些齧齒動物收為己用。

(二)、收成不好,投資大回報低。就去年種植的刺花樹來說,合作社花費三、四十多萬收來村子裏的土地進行大量種植,來年卻沒有聽到刺花豐收的消息,三、四十多萬的投資就這樣無疾而終。這個項目在經過一年的試運行之後,到現在也沒有消息,來年大概也不會再種植了。

(三)、沒和經銷商談攏,導致產物大量囤積。今年種植的紅米,很多人都有收成,而且收成不少。紅米的市場價比普通大米高處很多,村裏大麵積種植之後,卻因為沒有收購紅米的經銷商,隻能自家種的自家內部消化。

(四)、年輕勞動力大量外流,村子裏剩下的老人們雖還能做活,卻遠不如年輕人那般有力快速。

(五)、沒有適合村子實際情況的項目。最大的原因就在這兒,很多村子發展不起來,就是找不到自己村的特色,找不到適合自己村子走的道路。

想找到一條適合自己村子、能帶動村裏經濟的產業鏈何其容易?羅家田村的村幹部和村民們探究了二十多年,至今沒有拿到問題的答卷。

二、生活狀況、受教育程度的改變

自改革開放以來,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經濟發展水平勢態良好。盡管羅家田村的經濟條件還較為落後,但想必幾年前、十幾年前、二十幾年前,一點一滴的進步是所有村民有目共睹的。

(一)、生活水平的提高

小時候經常聽母親講故事,她曾說過,我的曾祖父就是在鬧饑荒的年代裏,以稻草和野草為食,半個月沒能消化,沒有解過一次手,活生生被肚子裏的植物纖維撐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