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5、
**局中局:蒼天在上
卷五135、
九龍頭礦區十棟房,這裏是礦工家屬的聚居區。十棟房,顧名思議,就是那種緊挨在一起的一排排的數十棟筒子家屬樓。這種樓沒有陽台,麵積大多也隻有幾十個平方,甚至有更小的十幾個平方也非常的普遍,就是在這麼狹小的空間裏,也基本上都居住著一個“大家庭”。在空間的利用上,這裏的人們可謂費盡了心思,一間正常的臥室通常都是做了幾個隔斷,有的還在立體空間上做起了文章……
用現在的眼光看,這裏已經是非常的落後,但這些建設於九龍頭礦最鼎盛時期的家屬樓在那個時代裏卻是最現代化的象征,曾幾何時,居住在這裏的“雙職工”家庭是很多人豔羨的對象,連這裏的小夥子談對象心氣都高出了許多……在經曆了那個時代無盡的輝煌之後,這裏早已經沒落成了津川有名的“貧民窟”。
低工資,管住房、管生病、從生到死國家負責……吹得天花亂墜的肥皂泡終於破滅了。礦工們沒有了當年承諾的勞保,也沒有任何的積蓄,有的隻是可以當破爛賣、發了黃的獎狀、證書還有一身的病痛。在這種情況下,很多患病的礦工隻能是等死,而市裏這種任其自生自滅的做法也不是獨創,而是外出考查學習的“成果”。然而這一切在半年前有了可喜的變化,當礦工們發現一個“年輕的小夥子”不斷地帶著人往這裏跑的時候,還以為是象以前一樣的做秀,直到建築工地上響起了隆隆的施工聲,人們才傳開,這個年輕的小夥子就是市裏負責這個片區的姚書記,而姚書記才是真正幹實事來的……
就在距離十棟房不遠的“礦工新村”已完成了大部分的主體工程建設,再有幾個月的時間,礦工們便可以搬進新居,這九龍頭礦區的危房及棚戶區改造工作也會屆時宣告結束。為了把好質量關,市委常委、市政法委書記姚海亮對工程指控部做了指示,要求他們把這項危房及棚戶區改造工程做成精品,堅決杜絕一切形式的豆腐渣工程,要依法嚴厲查處那些敢於在工程中徇私舞弊的行為,嚴格執行建設標準,要對得起礦工們的期待,不搞不能保證質量的單純搶工期。
就在十棟房的小區門口,數百群眾聚集在了這裏,姚海亮一路和礦工家屬們握著手互道著新春的問候。本來,姚海亮離開老礦工宋大爺家時還在囑咐秘書小童,離開時不要打擾工人師傅們的休息,但等他們來到了小區門口的時候,才發現很多人已經在這裏等待多時了……
車子緩緩地行駛上了公路,姚海亮看了一下時間,這時已經是快午夜一點了,
“姚書記,剛才井局長又打來了電話,說網上有一些關於修主席的不利言論……”
“啊,請井局按規定處理……”
正在說話的姚海亮碰到了一熱呼呼的東西,
“小童,這是什麼……”
“對不起,姚書記,這是那個瘋老太太塞在車裏的,當時人太多,我忘記扔掉了……我現在就把它扔了……”
小童這麼一說,姚海亮想了起來,就在十棟房小區門前的人群裏,他正在和群眾們握手道別的時候,看到了一個頭發蒼白蓬亂的老奶奶也在往人群裏擠,但又被幾個人“架了出去”。等他穿過了人群,來到了車子附近時,老人衝了上來握住了他的手便含糊地說起了什麼。經過一旁街坊的“翻譯”,他才明白,感情老人是來感謝他的,老人不但解決了老保和醫保的問題,還在新建的礦工小區分到了一個兩居室……老人在和他說話時也坦率地承認了,說她們老兩口精神以前確實都不太好,不過現在心情好,病也就好多了……
就在小童拿起那個舊飯盒要往窗外扔時,
“放下……”
“姚書記,這……”
“給我……”
姚海亮接過了飯盒,剛拿到手裏,他還發現了在放著飯盒的網兜裏還有一張紙條,一看就知道是從日曆上扯下的來,日期就是現在的這個除夕夜。字條上有一行歪歪扭扭的小字:姚書記,你是個好人……這是我老婆子自己包的餃子,肉餡的,真好吃……
看了老人留下的字條,姚海亮才明白,幾年了,一直瘋瘋癲癲沿街乞討的老人終於在這個春節吃上了自己包的餃子,因為她自己覺得好吃,便送給了他一份。
姚海亮打開了飯盒,拿出了一個餃子放在了嘴裏,確實是肉餡的,真的很好吃,
“小童,味道不錯,一起吃點……”
見他吃得很香,小童也伸手拿起了一個塞進了嘴裏……
就在他在宋大爺家吃年夜飯的時候,他還遇上了一個“熟人”。盡管沒怎麼見過麵,但王偉在八卦裏早把這位老宋師傅的事跡給他繪聲繪色地描述過了,不過,老宋給他的感覺並不是一個特別內向的人,不但不內向,說話還很熱情也很有分寸……姚海亮怎麼也想不出,這樣一個人怎麼會有一個“麵哥”的雅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