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人,誰也睡不踏實,不時地,爺爺就會起來,拉亮燈去看一看柳筐裏的貓。
其他人就會側過身來望著爺爺,然後就看他的表情,見爺爺一臉的沉重,也就都不吭聲。
貓一直毫無變化地停留在死亡線上。
到後半夜,才有了一些變化:白沫不吐了,但依然昏迷不醒,肚皮一鼓一癟,四肢不時地抽搐,一看就知道它還在深深的痛苦裏。
奶奶、大姑、二姑、四姑,也都幾次起來去觀察貓的情況。
一夜過去,第二天天剛亮,全家人都早早起了床。隻有皮卡還沒醒,爺爺奶奶和姑姑都來看皮卡,隻見他眼角上還掛著淚痕。
三姑說:“一夜就一驚一乍的。”
奶奶歎道:“早知道,當初就不該養這隻貓。”
大家又去看貓——
貓還是那樣躺在柳筐裏,毫無蘇醒的意思。
一家人看了,都很難過。
大姑用聽筒又聽了聽它的心跳,說:“怕是過不去呢。”
三姑瞟了一眼床上的皮卡:“萬一活不過來,他要哭死!”
二姑問大姑:“就一點兒沒法救了嗎?”
大姑說:“讓我試試。”她早飯也沒有吃,騎了車就趕往鎮上醫院。
大姑走後不久,皮卡就醒來了。
三姑趕緊過去幫他穿衣服,一邊穿,一邊安慰他:“大姑去醫院拿藥了,她會把貓救活的。”
皮卡一邊抽鼻子,一邊點頭。
老師和孩子們都到皮卡家來看貓,並小聲地議論著。
大姑回來了,說:“大家別都圍著了,散開吧,貓要通風。”
大家便立即散去。
大姑拿回來兩小瓶鹽水,還有針筒與藥。
全家人都在注視著大姑,把全部的希望寄托在她身上。
大姑的表情、動作,完全是一個在醫院搶救重危病人的表情和動作。這種表情和動作,更加強了事情的嚴重性和心情的沉重,沒有一個人吭聲。
一直被三姑抱著的皮卡,不哭不鬧,安靜地看著大姑在準備搶救他的貓。
大姑找了半天也沒有能找到貓的血管。
皮卡忽然用手一指:“耳朵!”
本來心情都很沉重的人,都撲哧一聲笑了。
大姑拎起貓的耳朵察看時,正好太陽從門裏照進來,把貓的耳朵照得幾乎成了透明的,那耳朵上的血管雖然很細,但都分明得像大地上的水係。大姑用酒精棉球擦拭了它的左耳,用一根很細的空心針頭,小心翼翼地試探著,不一會兒便插入血管。她捏了捏通向掛在架子上的鹽水瓶上的皮管,血倒流,就見透明的管子裏有鮮紅的血蕩漾開來。她再一鬆手,加了藥的鹽水便開始慢慢輸入垂死的貓的血管。
為了便於觀察,大姑讓二姑搬來一張椅子,輕輕拎起柳筐,把它放在椅子上。
大姑還要趕回醫院去上班,就叮囑三姑:“你看著吧,快滴完時,就拔了針頭。”她又對爺爺奶奶和二姑、四姑說:“都去忙自己的事吧,別圍在這兒了——圍在這兒也沒用。是死是活,就看今天了。”
一家人,誰也睡不踏實,不時地,爺爺就會起來,拉亮燈去看一看柳筐裏的貓。
其他人就會側過身來望著爺爺,然後就看他的表情,見爺爺一臉的沉重,也就都不吭聲。
貓一直毫無變化地停留在死亡線上。
到後半夜,才有了一些變化:白沫不吐了,但依然昏迷不醒,肚皮一鼓一癟,四肢不時地抽搐,一看就知道它還在深深的痛苦裏。
奶奶、大姑、二姑、四姑,也都幾次起來去觀察貓的情況。
一夜過去,第二天天剛亮,全家人都早早起了床。隻有皮卡還沒醒,爺爺奶奶和姑姑都來看皮卡,隻見他眼角上還掛著淚痕。
三姑說:“一夜就一驚一乍的。”
奶奶歎道:“早知道,當初就不該養這隻貓。”
大家又去看貓——
貓還是那樣躺在柳筐裏,毫無蘇醒的意思。
一家人看了,都很難過。
大姑用聽筒又聽了聽它的心跳,說:“怕是過不去呢。”
三姑瞟了一眼床上的皮卡:“萬一活不過來,他要哭死!”
二姑問大姑:“就一點兒沒法救了嗎?”
大姑說:“讓我試試。”她早飯也沒有吃,騎了車就趕往鎮上醫院。
大姑走後不久,皮卡就醒來了。
三姑趕緊過去幫他穿衣服,一邊穿,一邊安慰他:“大姑去醫院拿藥了,她會把貓救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