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此起彼伏的雞叫聲,村子在輕紗般的晨霧中蘇醒過來。雖然一夜沒睡,但想到也許《洛神賦圖》也許就在大楊樹下,兩人的疲憊感一掃而空。
清晨5點47分,兩人來到了後院。多年未見,大楊樹比印象中更加偉岸。連鄭琪也對這棵巨樹感到驚訝,說道:“這樹怕是有50年以上了吧?”
小時候,李旦曾問過鐵雲奶奶,她說這是當家的種的,具體什麼時間栽下的已經記不清了。鐵雲爺爺把樹苗抗回來的時候,她還有些不樂意,俗話說前不栽桑,後不栽柳,門前不種鬼拍手,這鬼拍手就是指楊樹。
“在院子裏種楊樹,你鐵雲爺爺也算是全村,全鎮獨一份。”
說這些話的時候,鐵雲奶奶似乎並不是真的怪怨死去的丈夫。反而,每次講故事的時候,她總是喜歡看著這棵樹。李旦有時候會悄悄地想,這棵樹是鐵雲爺爺變的吧,天天站在院子,和鐵雲奶奶用眼睛說話。
此刻,樹正茂盛,寬大的葉子已經有小孩手掌大小。
在李旦童年的印象中,樹下之前是圍了一圈青磚,做成城市裏才有的花壇樣式。當時他還在想,鐵雲奶奶不愧,是大家閨秀,布置院子也和其他農家不一樣。
今天,磚砌的花壇已經看不到了,樹下的地麵上還平鋪著一些青磚。仔細看,似乎與前院正廳裏鋪的是同一種。
轉到樹的東南側,鄭琪突然蹲下來。李旦低頭看去,她正在端詳的那塊方磚上,隱隱可以看到一朵淺刻的彼岸花。兩人對視了一眼,心裏都有些迷惑,難道前後兩家的院子是一起建成的?
花莖下有同樣的淺窩,鄭琪按上去,沒有反應。緊接著再按,樹下的地磚依然沒有變化。正在這時,十多米遠的水井處突然傳來轆轤絞繩的聲音。
李旦幾步走了過去,發現水桶已經沉到井裏。蹲在井口邊向下看,井壁上出現了幾個之前所沒有凹槽,像是供修井者下去用的。
“我先下去,看看能發現的什麼?”李旦衝著趕過來的鄭琪說道。
鄭琪主動上前抓牢井繩,讓李旦順著繩子下去。從井口向下一米處開始,井壁上每隔一尺,都有個淺窩,剛好能夠伸進去半隻腳。大約下到三米處,李旦衝著上麵輕喊了一聲:“有個通道”。
說完,他左腳向後一蹬,借力貓腰鑽進井壁上開出的一個圓洞中。
手電照射下,洞的四壁都是濕滑的青苔,看樣子是有一定年頭了。洞頂隻有一米多高,李旦隻好半蹲著潛行。前進了10多米後,眼前出現了一個石砌的台階。順著向下走已經可以抬起頭來,但空間還是非常狹窄,讓李旦想起在日本執行任務時爬過的一個燈塔。
台階一直向下緩降,中間有兩處轉彎,大約5分鍾後,前方出現了一個通道。李旦看了下手表上的指北針,這個通道的方向是正南,難道是通向前院的死亡空間?
疑惑間,身後傳來窸窸窣窣的聲音。轉身,手電照射過去,是鄭琪。她告訴李旦,她已經在井沿上固定好了登山繩。走近通道口時,她把帶下來的探照燈打開,眼前一下子亮了起來。
眼前的通道和前院的死亡空間外的那一段結構很類似,但前麵卻沒有石門,看起來是個死胡同,或者說是當年修建時,還沒有來得及開出一個房間,因為一些原因而被迫放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