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司機姓蔣,開著一輛老式的帕薩特B5,車雖然有點老邁,但動力十足,跑起來還能感覺到推背。
不到半小時,他們已經跑出60多公裏,透過車窗,李旦發現前方山高江闊,地勢奇偉,久視之,竟然生出一種離境忘坐之感。
蔣姓司機從後視鏡裏看到李旦盯著窗外出神,馬上開口道:
“那是祁山,算是越城嶺的一部分,我老家就在這邊,再過去就是南嶽衡山了。”
“岐山不是在陝西嗎?”
湯圓原本在低頭給流膿發微信,猛地聽到司機的話,抬眼四望,有些發懵。
“這個祁是祁連山的祁,古漢語裏應該是指聲勢盛大的意思。不過我們當地人都叫它熊羆嶺,按我們的方言叫熊虛兩。
不知道,你們有沒有聽過一句話,熊羆離天三尺三,人過要低頭,馬過要卸鞍。”
這話雖然直白卻把祁山挺拔高聳的氣勢完全說出來了。
“這是你們這邊的民諺吧,說的真好。”
湯圓也撅著這兩句話很給力,晃了晃頭接著說道:
“您說祁山的另一個名字叫熊羆嶺,這名兒還真在書裏看過。
我印象裏,清朝名臣左宗棠有一位恩公,就是在官場上提點過他的人,這個人叫宗稷辰,他就寫過一首關於熊羆嶺的詩。
我記不太全了,大概是:百折上危巔,嚴關勢凜然。一夫能守險,半壁足雄邊。他這首詩歌寫的和您說的民諺如出一脈。
當年我研究左宗棠,發現他能進入朝廷的眼界就是因為這個宗稷辰的大力舉薦。”
蔣大哥一聽也來了興致,笑著說道:
“哦?這個我還真不知道,你學問好啊,哪天我得找出來讀一讀。
不過,我們當人自古就傳說這座山有仙有靈,正所謂危峰聳秀,拔起於平疇之間,俯瞰湘流,一江碧澄蒼翠繚繞之地。
我祖上常說以人傳人,亦以地昔人。”
司機的一番話倒是讓湯圓談興大漲,他專修古漢語,對於前人的方誌、筆記、野史尤其偏愛。
“蔣大哥,聽這話,您祖上可不是凡人呐!”
“嗬嗬,我這都是零零碎碎從長輩那裏聽來的,幾百年以前家族還真是有些特別。
從唐朝開始,我們定居此地,算是當地的大戶。
唐朝末年,有一位老祖開始修道,經曆七世,到宋朝的時候族裏出了一位修道的天才,名為暉。
他在年輕的時候就開始到祁山的道觀裏修行,九十多歲的時候,屍解升仙去.算是有些名氣的。
後來,因為戰亂,家族遷居到外地避難,離開了一百多年。
一直到元朝末年,先祖德公才帶著家人返回,篳路藍縷,重新建立家業,明朝中期重新修整了祁山上的道觀。
這座道觀曆來都被視為聖地,是能出仙人的地方。
我看您兩位不凡,能提前預知那輛車會出事,要是能去觀裏住兩天,說不定也能成仙,你們想去的話,我倒是可以安排。”
說著他嘿嘿笑了兩聲,讓李旦覺著多少有那麼點別扭。
關鍵是他們可從來都沒和姓蔣的說過,兩人是從那輛墜河的大巴上提前下來的?
就算是他路過看見了,邀請自己和湯圓去道觀裏住兩天,去成仙,這是什麼意思,隻是開玩笑,怎麼聽著不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