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諾的話讓李旦腦海中閃過一道亮光,雖然轉瞬即逝,卻好像在黑暗的天幕上撕開一道口子的閃電。
很短的時間內,他有了一點豁然開朗的感覺,但又不能馬上將心中的混沌徹底照亮。
他微皺雙眉,努力想要抓住那道光線閃過的痕跡。
接下來,湯圓的話剛好幫著他把思路一點點整理出來。
“一個開在刑場附近的裁縫鋪,那可不是壽衣店,你們不覺得奇怪嗎?
也許,從開始就不是偶然,我以前還專門查過資料,那個年代這裏的房價可不便宜,租金也不算低。
一間小裁縫鋪選擇這裏卻不是為了省錢,本身就有問題。
所謂半夜敲門、死囚的腦袋自動縫上等等詭異的傳說,我懷疑都是煙幕彈。
這些嚇唬市井百姓的故事,主要目的還是把裁縫鋪放在被害者的位置數上,從而避開嫌疑。
社會上絕大多數人都迷信,對這種鬼故事總是抱著寧信其有、不信其無的態度。
大夥兒都這麼想,裁縫鋪真正的目的就會被遮蓋住。
還有一件事,也是被大家忽略了。
菜市口那一帶,數百年來變化很大,原本一些有名的標誌性建築都陸續拆掉了。
那座小樓既不是什麼名勝,也沒有太多文物價值,為什麼可以屹立兩百多年而不倒?
要不是這次她被火毀掉,還不知道要存在到什麼時候?
我之前也給規劃部門的熟人打過電話,詢問小樓為何沒有被拆除的原因,他開始和我打官腔,說是城市改造要循序漸進。
後來,被我刺了幾句才說實話。
他說各方不是沒有動過心思。但是那座小樓很邪乎,前麵有幾個打它主意的人都碰了一鼻子灰。
第一個是一位北洋高級軍官,他當時看中這個地方是南城的商業重地,想要把這塊地買下來,拆了重起幾間店鋪。
不過因為忌諱那棟小樓的傳聞,隻是買了周圍的店鋪。。
這件事定了就交給家人辦理,他自己更關注的是官場動向。
當時黎元洪一係正在和段祺瑞一係進行爭權奪利,就是所謂的府院之爭。
這位高官原本是站在中間的,兩邊為了拉攏勢力都對他比較善意。
可自從拿到這間小樓周邊一些房子的地契之後,局麵開始急轉直下。
兩派之爭很快白熱化。最終,靠著槍杆子,段祺瑞一係占據上風。
這時候,忽然有人放出消息說他是黎係的一位紅人的白手套,北洋軍立刻派人包圍了他的宅邸。
搜查中發現了這些位於菜市口的地契,說其欲陰謀複辟,恢複帝製。最終以此罪名將其免職,這個高官不久抑鬱而死。
怪就怪在,他死時,那座小樓附近發生了一場火災,周圍的店鋪被波及,而他之前購買的店鋪幾乎全部被毀,但那棟小樓幸免。
人們聯想到以前關於裁縫鋪的種種傳說,就開始議論說是,小樓裏的鬼魂在報複了。
這件事情之後,大家對這棟小樓更是能避開就避開,都不願去觸黴頭。
十幾年後,日寇來了,日偽整天在城裏搜捕抗日誌士,有人報告說這棟廢棄的小樓夜裏總有燈火閃亮,懷疑是有人藏在裏麵。
當夜十幾個偽軍警前來抓捕,抬頭一看二樓的窗上果然有微弱的燈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