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0章 樹塚(1 / 2)

一個人,被囚禁在自己的身體裏,隻能自偶爾“放風”的時候才能小心翼翼地說幾句話,其他時間隻能當看客,這種痛苦比之深牢大獄更難以忍受,何況是三十年。

在見到兒子之前,苟文生的母親最大的希望就是能夠自己主宰身體,為自己好好地活一天。

但看到已經人到中年的兒子之後,她的心開始顫抖,從六歲到現在,兒子一直是一個人在苦苦掙紮,成為了比自己更優秀的醫生,可是她能看出來,兒子過的並不快樂。

她明白,這不快樂的原因在哪裏,幼年的慘痛經曆讓兒子的心開始封閉,開始對外界的人、事、情感產生隔閡,這使得他更加專注於工作,是其走向成功的重要原因。

但是,從另外一個角度看,事業成功的同時,兒子失去的卻更多,至少作為一個人的基本樂趣,他已主動屏蔽了。

自己的囚徒困境是來自於外力,兒子卻是由於主觀。

……

苟文生母親的想法很簡單,她要讓兒子得到更多,失去的三十年是無法補回來了,但是100年呢,甚至更長。

在被囚禁的三十年裏,她唯一能夠安慰自己活下去的隻有一個理由:看守背後的人可以不死!

她是幾年後才知道,自己並非被刻意挑選的,被禁錮人格帶到山上的人沒有什麼共同點。

當然,如果年輕、身體健康,具備一定的專業知識,如果這幾點算的話,也可以說,他們是目標人群。

除此之外,包括自己在內,所有被抓來人本質上都是一個育兒箱,那個人會把一個人格植入到他們的身體裏,這個人格一方麵是被植入體的看守,另一方麵也在不斷從植入體吸收能量以及專業知識。

這個過程和赤眼蜂培育後代非常相似,這種個頭不大的東西,會把自己的卵植入都玉米螟、棉鈴蟲、夜蛾、地老虎等害蟲的卵內,然後靠著這些營養長大,飛向空中。

這些“蜂卵”的主人是一位四十來歲的中年人,衣著幹淨,舉止幹練,一副眼鏡更讓他多了幾分文氣。

除了鏡片後深邃的眼睛,她已經很難從這個被自己當成病人催眠的人身上找到熟悉的影子。

他並不經常出現,甚至一年也見不到一次,每次來的時候,他都會帶來一個或者幾個新的植入體。

這些人裏有男人、有女人,甚至還有一些穿著製服被帶過來的,大多都在25歲到35歲之間,偶爾也有看起來在四十歲以上的。

當然,有來的就有走的,這處無人知曉的山洞內的“老住戶”們每次都會有一人跟著他離開,然後再也沒有回來。

開始的時候,她認為這些人有可能是被帶出去一起行騙了,以找到更多的“育兒箱”。

直到有一天,他們所在的大山發生了地震,那一刻山體抖動、亂石翻滾、一些刺耳的噪音從地底轟鳴而來。

混亂之中,她忽然發現,看守不見了,腦海中一片清明。

其他十幾個“獄友”似乎也感受到了這種變化,從奴隸到人,這種突變讓其中兩人跪地大哭。

她也掉了眼淚,但理智告訴她,現在不是傷感的時候。

有四個人和她一起向山外摸,他們要逃出去。

山間的亂石、倒伏的樹木將所有道路的痕跡全部遮蔽,直到深夜他們也沒有走出大山。

在一片生長齊整的林地間休息的時候,意外地發現,這片人跡罕至的地方竟然是一片墳地。

雖然沒有墳頭,但漆黑的夜裏,磷火悠悠,而且越靠近樹木的地方就越多,仔細看,有些比較老的樹幹上似乎也有一些類似熒光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