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3章 靈魂出竅(1 / 2)

這個世界上,從古到今,沒有人知道,自己會在何時何地死去。

因為靈魂會先於肉體死亡,即便是現代醫學也以腦死亡為生命終結的標準。

腦死亡,意味著作為能量體的靈魂將失去依托,它寂滅就意味著一切感知的完全結束。

靈魂與肉體一樣具有唯一性,世界上不可能有兩個完全一樣的人,也不可能有兩個完全一樣的靈魂。

對於醫學院出身的倪醫生來說,這是無需證明的真理,或者說,曾經她認為這就是真理。

但是,在兩個靈魂同處一個身體三十年後,她已經知道,那個從未懷疑過的真理並不是真的。

相對於這個世界上龐雜的未知領域來說,科學就像一個小學生,除了課本上的一點微末“常識”,對於更多無法解釋的東西,它隻能托著腮發呆。

這並非是科學自身存在什麼問題,而是科學本身就是一個認識積累的過程,同時也是一個否定之否定的過程,相對於無限多的未知,它永遠都在幼年。

移魂這種隻見於傳說和野史中的迷信,對倪醫生來說,卻是一個無法躲避的事實。

她一直在想,什麼時候,體內的那個看守靈魂會給自己這個囚徒送來最後的晚餐或者是絞索。

見到兒子之後,這種焦慮被不斷放大,如果自己真的被終結了,那兒子麵對的母親其實是另一個人。

她會對兒子做什麼,會讓兒子去做什麼,這些事情想想都心驚肉跳。

所以,在贏得了十二小時之後,倪醫生決定鋌而走險,她要求兒子對自己進行人格透析。

結果無非有二,一是將自己的人格分離出來,那樣自己就可以在不受監視的情況下告訴兒子真相。

要麼是看守人格分離出來,如果本體離開,不知道這個人格還有沒有生存的機會。

按照兒子的解釋,這種人格透析,其實是短暫第將目標人格轉移到兒子的體內,但這種轉移是可控的。

兒子會在意識中設立一個房間,一個密閉的房間,類似於他的治療室,被分離出來的人格將被短期安置在這個房間中接受各種詢問和檢查。

透析結束的時候,兒子會將意識中的房間和現實中的治療室融合,這樣被分離出來的人格就可順利回歸到體內。

他認為,靈魂就是一種能量體,在整個透析過程中,隻有分離和回歸這兩步是沒有能量支撐的。

在這種情況下,被分離人格會受到微小的影響,但是回歸其本體後,得到能量補充,這種影響會很快消除。

說實話,苟文生並不擔心這種分離會影響到母親的身心健康。

但是他擔心這種透析會揭開母親心中的傷疤,對於一個身體虛弱的老人來說,有時候看清現實比疾病的打擊更大。

不過母親非常堅持,沒有商量餘地。

也許是兒時的印象,他對母親的要求是不敢回絕的。

準備好了一切,對苟文生來說,異常真正的靈魂冒險開始了。

不過真正催母親催眠之後,讓他意想不到的意外發生了,分離出來的人格坐進了他設定好的意識治療室中。

可是,這個麵貌有些模糊的人格,卻明顯是個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