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多月後,段興終於趕到了定南府。
大理國一直以來對南方的政策就是以軍事建設為主,並沒有進行過多的經濟建設,雖然和周邊幾個國家貿易往來頻繁,但是更多的還是將軍隊駐紮在了這裏。這裏常駐的軍隊隻有一支,便是南荒軍,常規人數是一萬人。但是南荒軍下轄各種民兵、鄉兵全都加起來達到了十五萬人,此數字完全超過了東軍。除卻南荒軍每日都要武裝訓練,隨時待命以外,十五萬的民兵也分成了三批,每批五萬人,無論再忙的農閑時節,最少也要有五萬人必須保證在崗訓練,警戒、戍邊等軍事日常活動,而農閑的時候則是必須保證十萬人在參加軍隊訓練,防止其他各個國家的侵犯。
而大理之前一直對外宣稱自己常規軍加上民兵隻有二十萬人,則完全是煙霧彈。主要原因有二:一是大理國勢弱小,太多的兵馬養不起,所以在軍部備案的軍人名冊隻有二十萬人,向各個軍隊發放的軍用物品也是按照二十萬人的規模放下去的。二是大理國故意以弱示人,南邊的小國還好些,西麵的吐蕃和東麵的大宋對大理而言,無疑是龐然大物。當然吐蕃或許還算不上龐然大物,但是卻也不能輕敵,若非大宋也和吐蕃接壤,吐蕃國內又是眾多部落、派係繁多,吐蕃國一直都無法上下一心。恐怕幾年前也就容不得大理趁機咬下吐蕃一片國土,狠狠的占了便宜。
由於大理國的南方疆域和眾多小國家同時接壤,南荒軍的待遇甚至比楊鐵大將軍的西軍還強上一些(或者這裏也有可能是因為鎮南王的關係,鎮南王和保定帝的關係最好,大家都懂得)。大理國二十萬的軍用物品,南荒軍自己就分得了六萬。楊鐵大將軍的兩個部隊分得了九萬,高泰明的東軍才有三萬五,保定帝自己的中央兵馬則是一萬五。這個比例就是大理國目前軍用備品對各個軍隊的分配比例。
好在,雖然南邊小國眾多,但是也就是小國了,能敢跟大理叫板的國家並不多,這也讓南荒軍每年的兵員損失規模控製在了一定的程度之內。不然,若是年年死上一片片的士兵,就算保定帝給南荒軍的待遇再好,恐怕也沒有多少人願意參軍了。
段興從都城大理一路來到定南府,無論是沿途的驛站也好,還是整個定南府的環境也好,給段興唯一的感覺就是荒蕪。山路很多都是直接用斧頭把樹木砍倒,就那麼一斧一斧砍出來的。官路則是走的人多了,自然而然形成的路。一路而來的驛站那更是淒涼的可憐,也就是勉強能夠避風躲雨而已。作為大理國八府之一的定南府還算好些,路上行人也算比較多,到了這裏段興才算是真正領略了什麼叫異國風情。由於和大理南部疆域接壤的國家從東到西依次為交趾、真臘、蒲甘、天竺四個國家。所以站在定南府的土地上,段興看到了各種穿著不一的人群,讓段興大開眼界。
段興一個人尋到了地頭,也不知道定南府的府衙是哪裏,看見一個上身半裸,隻穿一個虎皮衫的獵戶,正在路邊擺攤賣木柴,便走上前詢問道:“這位壯士,不知府衙該如何走?”
獵戶看了一眼段興,就覺得段興非比常人。雖然段興一路行來風塵仆仆,但是掩飾不住身上的華貴氣息,尤其是段興身上那套武士服,在南邊這個地方非是那些個大的勢力才能穿的上,一般的什麼小族族長之類的都沒有這種衣服。覺得段興身份高貴,獵戶咧開大嘴,豪放的對著段興說道:“這位兄弟,看你身板瘦弱,卻身穿武士衣服,想必肯定是北方過來的漢人高手,想去府衙謀個好位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