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人進得石室之後,隻見四壁岩石打磨得甚是光滑,石壁上刻滿了無數徑長尺許的圓圈,每個圈中都刻了各種各樣的圖形,有的是人像,有的是獸形,有的是殘缺不全的文字,更有些隻是記號和線條,圓圈旁注著“甲一”、“甲二”、“子一”、“子二”等數字,圓圈之數若不逾千,至少也有八九百個,一時卻哪裏看得周全?
竹劍道:“咱們先看甲一之圖,主人說是嗎?”段興點頭稱是。
當下五人舉起火把,端相編號“甲一”的圓圈,虛竹一看之下,便認出圈中所繪,是天山折梅手第一招的起手式,道:“這是‘天山折梅手’。”
看甲二時,果真是天山折梅手的第二招,依次看下去,天山折梅手圖解完後,便是天山六陽掌的圖解,童姥一路上傳給段興的各種歌訣奧秘,盡皆注在圓圈之中。
段興轉了一圈,發現這裏也就天山折梅手還差了最後幾式沒有學全,其他一應武學童姥毫不藏私的全都教會了自己。
正好奇童姥為何沒有傳授自己天山折梅手的最後幾式,待得仔細去看牆上圖解,才發現非是童姥不教,而是天山折梅手後幾式根本就沒有固定的招數,隻要這門功法練到高深境界,便可以蘊有劍法、刀法、鞭法、槍法、抓法、斧法等等諸般兵刃的絕招,變法繁複,“天山折梅手”是永遠學不全的。
等將來使用者內功越高,見識越多,天下任何招數武功,都能自行化在這六路“折梅手”之中,後幾式講的也隻是童姥的一些經驗,留待後人參考一下,非是硬性必須要學的東西。
在注解最後一句,童姥寫道:“最適合自己的功夫便是最好的功夫。”讓段興好是一陣思考,感悟頗深。想起自己一身所學,心頭突然一片明悟,冥冥中幾招後續功法自行演示在腦海,段興正要凝神運息、萬慮俱絕、將招式演化完全之際,忽聽得“啊、啊”兩聲驚呼,段興一驚,回過頭來,但見蘭劍、竹劍二姝身形晃動,跟著摔倒在地。
梅菊二姝手扶石壁,臉色大變,搖搖欲墜。
段興忙將蘭竹二姝扶起,驚道:“怎麼啦?”
梅劍道:“主……主人,我們功力低微,不能看這裏的……這裏的圖形……我……我們在外麵伺候。”四姝扶著石壁,慢慢走出石室。
段興雖有心繼續完善功法,但看著四姝難受的神情,心中一歎,跟著走出。隻見四姝在甬道中盤膝而坐,正自用功,身子顫抖,臉現痛苦神色。
段興知道她們已受頗重的內傷,當即使出天山六陽掌,在每人背心的穴道上輕拍幾下。一股陽和渾厚的力道透入各人體內,四姝臉色登時平和,不久各人額頭滲出汗珠,先後睜開眼來,叫道:“多謝主人耗費功力,為婢子治傷。”翻身拜倒,叩謝恩德。
段興忙伸手相扶,道:“是不是功力不足,反受其害?”
梅劍歎了口氣,說道:“主人說的對,當年姥姥要我們到四十歲之後,才能每年到這石室中來看圖一日,原來大有深意。這些圖譜上的武功太也深奧,婢子們不自量力,照著‘甲一’圖中所示一練,真氣不足,立時便走入了經脈岔道。若不是主人解救,我四姊妹隻怕便永遠癱瘓了。”
蘭劍道:“姥姥對我們期許很切,盼望我姊妹到了四十歲後,便能習練這上乘武功,可是……可是婢子們資質庸劣,便算再練二十二年,也未必敢再進這石室。”
段興道:“你等也不用妄自菲薄,本座這裏功法頗多,待回頭找一門適合你們的修煉的內功心法,隻要勤加修煉,功力提升也不是什麼難事。”
四婢心下大喜,連忙拜伏謝恩。
段興隻是一笑,道:“本座這幾日需研習一下功法,你們無須在此伺候,每日記得將食物送來即可。還有一事……”
喊住正要離開的四女,段興一拍額頭,道:“本座險些忘了,師伯說要將骨灰與師父的埋葬在一起。等明日你們將師伯遺體火化之後,就派人將之送到擂鼓上去,找我師兄蘇星河,告訴他將這骨灰與師父的葬在一起即可。”說完,也不待四女婢反應過來,便轉身回了石室,繼續演練天山折梅手的後幾式功法。
此後段興每日裏安心演練武學,修煉境界雖然沒有突破,但無論是對武道的認識也好,還是自身武學的凝練也好,比之以往,卻是完全不可同日而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