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場春雨來得快去得也快,第二日一早,朝陽萬裏,四海晴空。
在通往京城的官道上,數百人的儀仗隊伍正在緩緩而行,前方引導儀仗浩浩蕩蕩,好不威武,唯獨到了中段卻不見皇太子的金輅,取而代之的卻是一輛華麗的馬車,不免讓人感到有些好奇。
寬大的馬車上,楊崢不時的掀開了簾布鬆了一口氣,輦車是皇家專用車頂的華蓋、車尾的旌旗包括流蘇均采用了皇家專用的金黃色與杏黃色,車上所有杆頭的頂端,包括車轅與旗竿都以龍頭裝飾;車上分別陳設著一屏風一條案和一扶手椅,屏風和條案上均鑲嵌著金絲圖案,高貴而文雅;而車的圍欄及扶梯的柱頭以及裝飾花板都是以象牙製成的,柱頭上雕刻著祥雲,花板是鏤空的,紋樣簡潔大方;輅車的車輪的雕刻與裝飾尤其精彩,其中心以象牙雕製成蓮花的圖案,車輪周圍均衡地分布著象牙製成的鏤空花圖案,並間隔金絲鑲嵌,沿著車輪的周長,上下兩層密布著的幾百粒寶石,更增添了珠光寶氣的皇家風範。這樣輦車固然坐著舒坦,大氣,但自己畢竟是假冒的太子,初始還勉強能應付,坐得久了卻是不舒坦的很,不說時時要注意皇家的威嚴,需要正襟危坐,就是想要打個盹,與身旁的沈豔秋說說笑笑,也迎來了不少人的側目,顯得極為不方便,一咬牙,一跺腳,儀仗隊出了杭州城後,楊崢便下令撤掉了一半,各種戟氅六,戈氅六,儀鍠氅六,羽葆幢六,青方傘二(華蓋),青小方扇四,青雜花團扇四,皆校尉擎執也都更換了幹淨,這些將士雖是神機營出身,可終究不是錦衣衛,做出這等儀仗麵前還能湊合,此時聽太子發話,不少人暗暗鬆了一口氣,見此等模樣,他幹脆連金香爐、金香合各一,殳二,叉二,傳教、告止、信幡各二,節二,幢二,夾槊二,槊、刀、盾各二十,戟八,紅紙油燈籠六,紅羅銷金邊圓傘、紅羅繡圓傘各一,紅羅曲蓋繡傘、紅羅素圓傘、紅羅素方傘、青羅素方傘各二,紅羅繡孔雀方扇、紅羅繡四季花團扇各四,拂子二,唾盂、唾壺各一,鞍籠一,誕馬八,紅令旗二,清道旗四,弩一,白澤旗二,弓箭二十副等儀仗也撤了幹淨,自己也不坐什麼皇太子金輅,讓樊忠尋來了一輛寬大的馬車,又喊來楊士奇,沈豔秋一同坐在馬車內下下棋,唱唱小曲,一路上倒也不寂寞。
昨日聽了沈豔秋的曲子,按照與楊士奇的約定,今日得看兩人對弈,這個時候的圍棋使用方形格狀棋盤及黑白二色圓形棋子進行對弈,棋盤上有縱橫各十九條條直線將棋盤分成三百六十一個交叉點,棋子走在交叉點上,雙方交替行棋,落子後不能移動,以圍地多者為勝。中國古代圍棋是黑白雙方在對角星位處各擺放兩子(對角星布局),由白棋先行,在古代文人墨客,多將圍棋視為小戰場,把下圍棋當作用兵作戰,“三尺之局兮,為戰鬥場;陳聚士卒兮,兩敵相當。”因此許多軍事家,像三國時的曹操、孫策、陸遜等都是疆場和棋枰這樣大小兩個戰場上的佼佼者。著名的“建安七子”之一——王粲,除了以詩賦名著於世外,同時又是一個圍棋專家。據說他有著驚人的記憶力,對圍棋之盤式、著法等了然於胸,能將觀過的“局壞”之棋,重新擺出而不錯一子,為當時的圍棋大家。
圍棋到南北朝後,由於南北朝時期玄學的興起,導致文人學士以尚清談為榮,因而弈風更盛,下圍棋被稱為“手談”。上層統治者也無不雅好弈棋,他們以棋設官,建立“棋品”製度,對有一定水平的“棋士”,授予與棋藝相當的“品格”(等級)。當時的棋藝分為九品,《南史•;柳惲傳》載:“梁武帝好弈,使惲品定棋譜,登格者二百七十八人”,可見棋類活動之普遍。日本圍棋分為“九段”即源於此。
楊崢所學的圍棋多是從日本本發展而來,取消了座子規則,黑先白後,使圍棋的變化更加複雜多變,但基本規則,格局卻是大同小異,所以勉強能下上局,但他的棋藝並不高明,勉強算的話,隻能算作四段,應付楊士奇這個老狐狸,自不是對手,好在有沈豔秋在一旁指點。
起初他以為沈豔秋的棋力極高,畢竟在古代文人墨客對弈的不少,尤其是在正德後,形成了三個著名的圍棋流派:一是以鮑一中(永嘉人)為冠,李衝、周源、徐希聖附之的永嘉派;一是以程汝亮(新安人)為冠,汪曙、方子謙附之的新安派;一是以顏倫、李釜(北京人)為冠的京師派。這三派風格各異,布局攻守側重不同,但皆為當時名手。在他們的帶動下,長期為士大夫壟斷的圍棋,開始在市民階層中發展起來,並湧現出了一批“裏巷小人”的棋手。他們通過頻繁的民間比賽活動,使得圍棋遊藝更進一步得到了普及。隨著圍棋遊藝活動的興盛,一些民間棋藝家編撰的圍棋譜也大量湧現,如《適情錄》、《石室仙機》、《三才圖會棋譜》、《仙機武庫》及《弈史》、《弈問》等二十餘種明版本圍棋譜,圍棋在明朝可謂是發展迅速,但下了兩局後,他發現沈豔秋的圍棋並不高明,硬要算的話,隻能比自己高一段而已,與楊士奇那老狐狸相比,差了不是一星半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