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永樂二年,朱棣親自,授一甲曾、周述、周孟簡三人官,曾為翰林院修撰,另兩人俱為編修。在二甲進士中擇文學優等者楊相等五十人及善書者湯流等十八人,俱為翰林院庶吉士,俾仍進學,庶吉士自此專屬翰林院,。朝廷給予他們很高的物質待遇,司禮監月給筆墨紙,光祿給朝暮饌,禮部月給膏燭鈔,每人三錠,工部就近給他們安排第宅,自永樂後,每一次科舉“或間科一選,或連科屢選,或數科不選,或合三科同選。初無定限”。選拔亦無定製,“或內閣自選,或禮部選送,或會禮部同選,或限年歲,或拘地方,或采譽望,或就廷試卷中查取,或別出題考試,總之入了庶吉士可是一項大大的資本,到永樂後,由翰林院庶吉士再到纂修官、掌院官,最後升至內閣大臣,這是明朝士子最便捷的升遷鏈。明代非翰林不入內閣,新科進士隻要被選為翰林院庶吉士,就有入閣的希望,而翰林院官員隻要深藏鋒芒、四平八穩,就可以青雲直上,於謙不過是三甲第九十二名,這樣的成績,斷無留在翰林院的可能。
作為進士,殿試釋褐後,即由吏部負責考選授職。被選為京官者,先在各衙門觀政(相當於今天的實習),然後,按照考評結果正式任命為六部的主事、內閣中書、行人司的行人、大理寺評事、太常寺博士、國子監博士、助教等京官,統稱“六部主事和中、行、評、博”。進士選為外官者,共有三種職務:知州、知縣和府推官。知州、知縣是掌管州、縣全部政務的正印官,“推官”負責一府的刑名官員,於謙也被選入其中,永樂二十一年,朝廷命於謙齎金帛出使湖廣,從此正式步入了可以施展抱負和才情又充滿陷阱的仕途。
於謙此次奉命出使的任務是安撫少數民族,兼犒勞官軍,雖說隻有二十六歲,可自身的才學,加上自小培養的幹練,此番在湖廣考察功過,賞罰嚴明,申明朝廷大義,眾心悅服,以廉幹著稱,也算是贏得了一些聲譽。
一年以後,他返京複命,如實將安撫邊遠少數民族的情況和對當地官員的考察結果彙報給朝廷,並疏劾部分將官貪圖功名妄殺無辜之過。朝廷立刻下旨,切責當地將臣對少數民族要善加安撫,不得邀功妄殺,因為聲音洪亮,且一臉的正氣,這番複命很讓朱瞻基看重,特意受命於謙為山西道監察禦史,協管左軍都督府,在京錦衣、府軍右、留守左、驍騎左、驍騎右、龍虎、龍虎左、大寧中、義勇前、義勇後、英武、水軍左十二衛,晉府長史司,及直隸鎮江、太平兩府,鎮江、建陽、沈陽中屯各衛,平定、蒲州兩千戶所,為正七品,但是權限很大。“主察糾內外百司之官邪,或露章麵劾,或封章奏劾。在內兩京刷卷,巡視京營,監臨鄉、會試及武舉,巡視光祿,巡視倉場,巡視內庫、皇城、五城,輪值登聞鼓。”“而(在外)巡按則代天子巡狩,所按藩服大臣、府州縣官諸考察,舉劾尤專,大事奏裁,小事立斷。按臨所至,必先審錄罪囚,吊刷案卷,有故出入者理辯之。諸祭祀壇場,省其牆宇祭器。存恤孤老,巡視倉庫,查算錢糧,勉勵學校,表揚善類,翦除豪蠹,以正風俗,振綱紀。凡朝會糾儀,祭祀監禮。凡政事得失,軍民利病,皆得直言無避。這是他從未做過的官,加上手中權力極大,一時竟不知如何做好?是以顯得有些迷茫。
楊崢默默聽完於謙這一年多的經曆,看了一眼於謙道:“於兄是擔心自己做不好這個官?“
於謙與楊崢雖隻有數麵之緣,但對楊崢頗有好感,點了點頭道:“不瞞楊兄弟,這監察禦史官職雖不大,責任卻是不小,於謙年輕識淺,還真有擔心辜負了皇帝的信任?”
楊崢點了點,一副理解的模樣,忽然問道:“於兄還記得那首石灰吟麼?”不等於謙說話,楊崢便朗聲吟唱了起來:“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粉骨碎身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於謙沒想到楊崢還記得自己這首詩詞,有些臉紅的道:“讓楊兄弟見笑了?”
楊崢一臉正色的道:“於兄說笑了才是,粉身碎骨也毫不懼怕,甘願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間。於兄借用石灰,道出自己以天下為己任,為了社稷蒼生不惜“粉身碎骨”的堅強意誌和決心。此詩卻有堅定不屈的筆意,讓人誦之肅然起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