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瞻基愕了一下,事實上朱元璋出身貧苦,從小飽受元朝貪官汙吏的敲詐勒索,所以,他登基後在全國掀起了“反貪官”運動,矛頭直指中央到地方的各級貪官汙吏。
他的對貪汙六十兩銀子以上的官員格殺勿論。當他發現禦史宇文桂身藏十餘封拉關係拍馬屁私托求進的信件後,立即派人對中央各部和地方官府進行調查。結果顯示從上到下貪汙**現象極其嚴重,他龍顏大怒,立即詔令天下:“奉天承運,為惜民命,犯官吏貪贓滿六十兩者,一律處死,決不寬貸。”並稱:從地方縣、府到中央六部和中書省,隻要是貪汙,不管涉及到誰,決不心慈手軟,一查到底。
其次,從自己身邊“高幹”開刀。明初的中書省下屬吏、戶、禮、兵、刑、工六部中,由於大量留用元朝的舊官吏,以及一些造反起家的功臣。他們有恃無恐貪贓枉法。朱元璋對這些官員進行懲處,丞相胡惟庸竊弄威柄、構結禍亂、動搖宗祏、屠害忠良、心跡俱惡,被他以“枉法誣賢”、“蠹害政治”等罪名,當天處死胡惟庸、陳寧等。同時肅清逆黨,詞語相連,被誅殺者達三萬餘人。於是做《昭示奸黨錄》,布告天下。此案株連蔓引藉辭窮追其友好,包括開國第一功臣韓國公李善長等大批元勳宿將皆受株連,牽連致死者三萬餘人,史稱胡惟庸案,此案殺得滿朝文官膽寒,自此廢丞相,權交六部。
大將軍藍玉多次統領大軍,也多次立功,朱元璋對其優禮有加。藍玉便日漸恣意驕橫,蓄養了許多莊奴、義子,乘勢橫行霸道。藍玉曾強占東昌民田,被禦史查問,藍玉大怒,將禦史趕走。
藍玉北征南返時,夜抵喜峰關,守關官吏沒能及時開門接納,藍玉便縱兵毀關,破門而入,皇帝聞知,很不高興。
又有人說他與元主的妃子有私,致使元妃羞愧自殺,皇帝為此切責藍玉。當初,朱元璋本欲封藍玉為梁國公,因藍玉有這些過失,便將梁字改為涼,並命人將這些過失刻在世襲的憑證上。藍玉猶不改過,侍奉皇上酒宴時口出傲語,軍中將校升降進退,大權操於他一人,朱元璋多次責備他。藍玉西征返回後,被封為太子太傅,藍玉不願位居宋、潁兩公之下,說:“我難道不能做太師嗎!”此後上奏言事,朱元璋大多不采納他的建議,藍玉越發怏怏不樂。
洪武二十六年,錦衣衛指揮蔣瓛告發藍玉謀反,下獄鞫訊後,獄詞稱同景川侯曹震、鶴壽侯張翼、舳艫侯朱壽、定遠侯王弼、東筦伯何榮及吏部尚書詹徽、戶部侍郎傅友文等謀反,擬定乘朱元璋藉田時發動叛亂。正在鞏固和加強中央集權的朱元璋深感不安,以謀反罪將其逮捕下獄,並被剝皮實草,抄家,滅三族,並株連蔓引,自公侯伯以至文武官員,被殺者約一萬五千人。為警誡群臣,朱元璋手詔布告天下,並條例爰書(中國古代的一種司法文書。)為《逆臣錄》。史稱“藍玉案”。
經過連番殺戮,滿朝文武百官無人敢質疑皇帝,更別說今日這番作為了,想起這一祖上的榮耀,朱瞻基額頭的青筋跳動幾下,顯然是有些沮喪,歎了聲道:“王先生你說朕這個皇帝是不是做得太失敗了?“
王振搖了搖頭道:“陛下此言差異,洪武爺從亂世中殺出整個大明天下,手段不可不雷厲風行,便是永樂皇帝亦是如此,他們是開國皇帝,對付那些飛揚跋扈的文臣武將不得不這般做才可鞏固皇帝權位,陛下身處盛世而登基為帝,若效仿洪武、永樂兩位祖宗的手段,不免讓天下官員寒了心,少不了便宜了漢王?“
朱瞻基眉頭一挑道:“難道因為朕不是開國之君,便任由這幫文臣欺負不成,朕想做李世民不假,可也不想時時被“魏征”脅迫……?“
王振眼裏閃過一絲光芒,臉上洋溢著興奮的光芒,遲疑了片刻,道:“皇帝乃天下之主,豈能讓一幫文臣欺負,隻要稍用些手段,便可左右這些文臣武將?“
朱瞻基雙眼一亮,道:“王先生可是有了主意?“
王振點了點頭道:“正是?“
朱瞻基大喜道:“王先生快快講來!“
這一刻王振頗有幾分指點江山的味道,隱藏在心底多年的宏願似一點一點的在實現,讓他竟生出幾分不真實的感覺,好一會兒才道:“在奴才看來,這些文臣能做出這等脅迫皇上的事來,除了他們膽大妄為之外,與那魏征一樣是讀書人,用聖人的文章來指責陛下,倘若陛下身邊也有這樣一批讀書人,他們引經據典,能將那些外臣的話兒反駁回去,讓他們再也不能站在道德的製高點上,試問他們還敢如此理直氣壯的來無門外質疑陛下麼?“頓了頓又道:“世人多愚昧,陛下隻是一人而已,縱有千百般理由,又如何鬥得過那些讀書人呢,他們沽名釣譽,以道德文章指責陛下,到頭來成全了他們的清名,卻將這汙水,髒水留給了陛下,世人不明,久而久之陛下縱是千古明君,隻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