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軍經過九日的急行,朱瞻基親自率領的大軍終於抵達了鹽山縣,此地在商、周、戰國時期稱“饒安邑”,意為“其地豐繞,可以安人”秦始皇六年“趙將龐攻齊取饒安”即指此地。秦時此地稱“千童城”,“始皇遣徐福將童男女千人入海求蓬萊,置此城以居之,故名。”漢高祖五年於此置縣稱“千童縣”。漢靈帝改千童縣置,治今舊縣鎮,屬渤海郡。北魏熙平二年後為滄州治,等西晉武帝泰始元年,司馬炎做皇帝時高成縣改為高城縣,屬冀州渤海郡。南北朝時北齊天保七年文宣帝高洋將章武縣、西章武縣撤消並入高城縣,隋唐後改為鹽山縣,此地位於滄州市東南部,東臨渤海、北倚京津、南接山東,是“兩省”(河北省與山東省)“三市”(滄州市、德州市、濱州市)的中心,素有“冀魯樞紐”、“京津門戶”之稱。朱瞻基見大軍連續行軍數日,人人臉露疲倦之色,便聽從了楊士奇的建議,讓諸將士在此地歇息一日,明日一早一口氣趕往樂安州。
號令連番下達後,十萬大軍便就地安營紮寨,開始燒火造飯,朱瞻基做一天禦駕,也累得厲害,這會兒在大帳裏任由陳蕪捏著手腳,便在此時雅,一個將士來報,陽武侯薛祿的前軍已至樂安城下,隨時準備攻打城池,朱瞻基一聽,立即召集群臣商議,最紅不顧眾文臣武將的諫阻,立即命令大軍向樂安發起急行軍,軍令如山,軍中將士雖累得厲害,可看人家皇帝也沒歇息,倒也沒人抱怨,如此行軍,傍晚時分,大軍便過了慶雲,夜色降臨的時候,大軍不負眾望總算是抵達了陽信,陽信乃是樂安州屬縣之意,過了陽信就是樂安州了,大軍歇息了一夜,第二日拂曉大軍就進抵樂安城北了,算是正式進入了樂安州了。
十萬大軍潮水一般湧入了樂安州,立即驚動了整個樂安州,剛剛恢複平靜的樂安州城再一次變得熱鬧了起來,不時的有叫喊之聲傳了出來,朱瞻基端坐在禦駕上,居高臨下的看著城裏的一切,許久巍然一歎道:“這一戰不知又要死傷多少無辜的百姓啊?“
“嗬嗬,微臣倒是有一法子,讓朝廷不費一兵一卒奪了樂安州?”尾隨而來的楊士奇同樣望著城池笑嗬嗬的道。
朱瞻基素來知道楊士奇之能,並沒有覺得他說了大話,反而問道:“楊愛卿有何妙計?”
楊士奇望著城池一笑,伸手入懷,摸出一副麵具來道:“妙計在此了?”
朱瞻基一愣,隨即明白了過來:“愛卿是說再當神仙?”
楊士奇道:“正是如此!”
朱瞻基道:“隻怕漢王未必肯信愛卿之言?”
楊士奇道:“陛下請放心,微臣自有法子讓他信了微臣!“
朱瞻基道:“既如此,那朕就……?“
楊士奇點了點頭道:“微臣定不負使命!“
處理了城門之亂的朱高煦返回王府,尚未來得及好好歇息,餓了大半天的肚子早就不真氣的咕咕叫了起來,立即吩咐侍衛去準備吃食。
樂安州城的糧草不多,但少了誰的吃食,也不會少了漢王的吃食,此時朱高煦的書房裏,一個侍衛剛剛從樂安街裏買回了一桌豐盛的下酒菜,雖說比起平日裏的奢華少了些色彩,可眼下的樂安州,能買到一桌地道的豌豆黃、象鼻子糕、饊子麻花、麻團、焦圈、麵茶、雜碎湯、豆汁等京城小吃,可以說算是難得了,這些平日裏小吃浮攤。攤主們支個布棚,亮出字號,擺上條案、長凳,有的索性把肩挑的擔子或手推獨輪車找個地兒,廟裏一停,邊安爐邊坐鍋,鍋旁擺上調料罐、碗筷,這就拉開了“陣勢”準備開賣:“豆麵糕來,要糖錢!”、“滾糖的驢打滾啦”……廟會上的小吃、茶食等是最受歡迎的食品。年糕、灌腸、煮羊霜腸、扒糕、涼粉、爆肚、茶湯等小吃品種在食攤上應有盡有,可如今整個樂安州隻怕也找不到十個這樣的人,倒不是他們沒糧食做,而是做了多半會碰上城池內巡視的將士,這些人可不講什麼公平,吃幹抹淨不給銀子是常有的事情,尤其是這兩日,軍中開始限製糧草,這等想象越發明顯,所以再也沒人賣這種小吃了。
當然了也不是所有人都不會買,戰事雖能讓人家破人亡,可也能讓人大發其財,比如城中的那些大戶,他們有錢有糧,眼下的戰況,便是漢王也不得不仰仗他們伸出援手,所以對於他們的利益,漢王可不敢有絲毫的毀壞,早已下達了各項指令,明確保護了城中的不少大戶生意,即便是將士吃飯,也要按菜肴付銀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