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9章 紫宸開繡筵(2 / 2)

楊崢望著湧動的眾人,心道:“這麼多人要是一個個的敬湯,怕是要喝到天黑了?”

楊士奇見他東張西望,忙低聲道:“楊小弟快別看了,待會兒讓東廠的番子看到了,小心湊你一本?“

楊崢心頭吃了一驚,他早已不是昔日彭家的下人,對於大明官場,知道的也不少,宮中的確有那麼太監,負責糾察官員的風紀,不少大官兒就這麼糊裏糊塗的被免職了。

楊崢雖對自己翰林院掌院不太看重,可好歹也是一個三品官兒,若是因風紀丟了官兒,臉上也不好看,所以聽了楊士奇的提醒,倒也不敢再東張西望。

這時輪到了皇帝舉箸,群臣亦舉箸,這也有個講究,叫讚饌。

做到了這一步各種繁文縟節算是完成了,接下來就是舞蹈表揚了,為了彰顯這次喜慶的味道,這次王振特意選了一個喜慶的舞蹈叫做《平定天下之舞》,這個舞蹈破有幾分大國的氣象,是個龐大的、富麗堂皇的大型樂舞。曲調中揉進了龜茲的音調,婉轉而動聽,高昂而且極富號召力。同時有大型的宮廷樂隊伴奏,大鼓震天響,傳聲上百裏,氣勢雄渾,感天動地。這個歌舞使百官看了都激動不已,興奮異常,楊崢也有些興奮,心道:“繁文縟節雖多了點,不過這種場麵,還是聽震撼的?“

一曲完畢,場上的氣氛開始活躍的起來,等第三輪的《眷皇明之曲》時,楊崢已經看到不少人開始喝酒吃菜了,麵上的神情也沒最初那麼拘謹。

楊崢對這些繁文縟節知道的不多,看眾官兒如此,低頭看了一眼楊士奇。

楊士奇低聲道:“現在是欣賞舞曲的時候,可以隨意些?“

^^^^^^^^^^^^^^^^^^^^^^^^^^^^^^^^^^

最近《逍遙江山》又開始寫胡瀅了,不少書友們就開始問,胡瀅找了那麼多年,到底找到建文帝沒有。找沒找到,史書沒有記載清楚。但有一點可以肯定的,當年靖難一戰,朱棣兵臨南京後,宮中大火之後,連明成祖朱棣自己也不相信建文帝真的**而死。《明太宗實錄》記載,有一次明成祖對身邊的大臣說:“朕於宮中遍尋皇考宸翰不可得,有言建文**時,並寶璽皆毀矣,朕深慟之。”寶璽被焚怎麼可能沒有一點殘骸呢?建文帝很有可能帶著寶璽逃跑了,借著寶璽他就有可能東山再起,這種疑慮與擔憂始終縈繞在明成祖心中。

《明史·胡濙傳》記載,永樂五年朱棣派遣戶科都給事中胡濙,以頒布禦製諸書、尋訪仙人張邋遢為名,暗中偵察建文帝的蹤跡,前後長達十六年之久。所有這些都表明,建文帝有可能逃出宮了,所以朱棣讓胡瀅開始了十七年的尋找建文帝之路,找沒找到,沒有史料作證,不好亂說,但諸多資料中,我們從裏麵的若隱若現的記錄可判斷出胡瀅確已見過建文帝,並向朱棣告訴了實情。

《明史》裏說過,朱棣帶兵北伐,半夜聽到在外十餘年的胡瀅的秉報立即接見。談了很久。“漏下四鼓乃出…”。(朱棣)“至是,疑始釋…”。

也就是說,朱棣通過這次突如其來的徹夜長談,才放下了他多年的疑慮。要麼是得到建文確實已死的消息,要麼就是建文親口說了不再爭奪皇位。總之胡瀅應該是見過建文帝的。最主要的是明代關於建文的下落是出奇一致的,認為沒死。到了清代也是出奇一致,都說死了。其目的是可想而知了。其實《明朝那些事》裏當年明月就是這麼說的。我覺得很有道理。胡瀛要是沒個確切消息是不趕半夜打擾的,朱棣雖不是暴君,但也是極有威嚴的,如果不是確認了建文的消息趕來胡話的。依朱棣的性子,豈會饒了他,況且朱棣不會滿足“死不見屍”、“死無對證”或“據說”這類話的。唯一可能就是建文還活著,並借胡瀛傳信自己無意皇權!所以說,胡瀅還是找到了建文帝,這個結果,相信諸位書友們很滿意!嘿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