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而不得已,是果而勿彊。”至誠守善,勿貪兵威。設當時佐帝王圖兵,當不得已而有。勿甘樂也,勿以常為彊也。風後佐黃帝伐蚩尤,呂望佐武王伐紂,皆不得已而為之耳。“物壯則老,謂之非道,非道早已。”聞道不能行,故老,老不止早已矣。聖人都說國不可一日無君,家不可一日無主,如今皇帝遭jian人所害,我安南百業待興,大明、哀牢、占人虎視眈眈,若王爺不繼承大統,這天下該如何是好?“
“非本王不知好歹,隻是陳皇虛心納諫,厲行儉約,輕徭薄賦,使百姓休養生息,各民族融洽相處,國泰民安,這樣的一個好皇帝,卻遭受奸人所害,本王非但找不出凶手為國除害,反而繼承他的皇位,你讓本王如何對得起他?“黎利一副痛心疾首的模樣,讓人看了幾乎要落下眼淚來。
“王爺真乃忠臣也?“範文巧讚歎了聲,道:”王爺此言差矣,聖人雲,道雖微小,為天下母,故不可得臣。“王侯若能守,萬物將自賓。”人不可以貴輕道,當之,萬物皆自賓伏。“天地相合,以降甘露。”王者行道,天地憙,滋澤生。“民莫之令而自均。”王者尊道,吏民企效,不畏法律,乃畏天神。,敢為非惡。皆欲全身,不須令敕而自平均。“始製有名。世間之物有的前行,有的後隨,有的噓暖,有的吹寒,有的強壯,有的瘦弱,有的受益,有的失落。因此聖人要去除極端,去除奢侈,去除過度,王爺天縱英才,且心係天下,乃當今帝王不二人選,皇帝既留下退位詔,足以看得出,在皇帝的心中,王爺才是這天下之主,王爺如今不過是秉承了皇帝意願,就算皇帝在天之靈,也會感到欣慰的!常言道,道人求生,不貪榮名。今王侯承先人之後,有榮名,不強求也。道聽之,但欲令務尊道行誡,勿驕溢也。“名亦既有,夫亦將知止。”王侯承先人之後。既有名,當知止足,不得複思高尊強求也。“知止不殆。”諸知止足,終不危殆。“譬道在天下,猶川穀與江海,王爺切莫在猶豫了,擇日登基吧?”
“譬道在天下,猶川穀與江海……?”黎利默念了這一句,忽的雙目一緊,盯著範文巧道:“本王真能繼承這個皇位麼?”
範文巧道:“禹有天下,傳十有六王,而少康有中興之業。湯有天下,傳二十八王,而其甚盛者,號稱三宗。武王有天下,傳三十六王,而成、康之治與宣之功,其餘無所稱焉。雖《詩》、《書》所載,時有闕略,然三代千有七百餘年,傳七十餘君,其卓然著見於後世者,此六七君而已。嗚呼,可謂難得也!王爺英姿蓋世,武定四方,開創安南一方霸業,式昭文德。有君天下之德而安萬世之功者也,況且唯天下至誠,為能經綸天下之大經,立天下之大本,知天地之化育。夫焉有所倚?肫肫其仁!淵淵其淵!浩浩其天!苟不固聰明聖知,達天德者,其孰能知之?這天下的百姓,早已知曉王爺的真誠,隻有王爺的這樣的人,才會天下百姓的真誠,才能成為治理天下的崇高典範,才能樹立天下的根本法則,掌握天地化育萬物的深刻道理,這龍椅王爺不能坐,這天下還有何人能坐!”
黎利緊皺的眉頭慢慢舒展開了,陳鵠被殺的消息,詔書被傳出去的消息,他與昨日一早就接到了黎元龍送來的消息,雖說由此打算,但當真事到臨頭了,還是有些心慌意亂,經過一番商討,總算是讓他安下心來演這一場好戲。
首先他要讓天下人知道他平吳王是如何的賢明,如何的忠誠,要做到這一步,他必須要拿出諸葛亮哭周瑜的本事來,為此,他著實下了一番功夫,從今日一早他就嘔吐了幾次,且實實在在的哭暈了過去,這等長麵,他相信用不著多久就會傳遍整個安南城,對他的威望將是大大的有利。
再者,這一番作為,除了表現他的忠臣的美名外,還有一個最大的目的,試探群臣的心,皇帝已死,普天之下,他自問除了自己外,還真沒有誰能有這個本事,坐上這個皇位,而這時候也是最能看出這幫臣子的心,所以他於皇帝退位詔書,充耳不聞,目的就是看看這幫臣子的心還有沒有他這個王爺。
結果如他所料,不過才一日的功夫,滿朝文武百官紛紛上門央求他擇日登基好穩固天下臣民的心。
他恨不得立刻登上那張龍椅,好君臨天下,做一個開國之君,但他也知道,眼下還不是時候,一來新皇帝的詔書尚未傳遍整個安南與他威望不利,二來,欲速則不達的道理,讓他選擇在等上一日,事實證明他的決定是對的,從這兩日的效果來,無論是皇上駕崩的消息,還是詔書都已經傳遍安南的大街小巷,請他登基的人不再是文武百官,天下百姓也有不少,這才是他要的場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