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0章 忠臣之事君也,何若(1 / 3)

黎丁道:“作忠臣的後果?“說完不等沈傲問,自顧自的道:”天家有天家的臉麵,不到萬不得已的時候,輕易碰不得,我小時候聽人說,大唐的魏征能做好諫官,那是他聰明,他不做忠臣,而做了良臣,良臣,是說象後稷、契、皋陶那樣的人;忠臣,是說象龍逢、比幹那樣的人。良臣使自己獲得美好的名聲,使國君得到顯赫的稱號,子孫世代相傳,幸福與祿位無窮無盡。

忠臣則使自己遭受殺身之禍,使國君陷於深重的罪惡之中,國破家亡,空有一個忠臣的名聲。以此而言,相差太遠了!”魏征的聰明之處,在於他明白自己要作什麼,一生進諫無數,雖然引起唐皇的反感,但從未駁斥甚至治罪,看見方法之成功。他自己成為古代進諫的典範,李世民成為古代明君的典範,李唐之初呈現貞觀之治的盛世景象,這就是做良臣的好處,君臣和睦,開創大唐盛世,再看看這忠臣,雖然他們一個個忠心耿耿,但並不容易駕馭,他們拘泥於各種所謂的正統思想,在嚴格要求自己的同時,對皇帝也有著更高的期待與要求。他們認為,皇帝一舉一動都應該符合聖人之道,不能恣意妄為,甚至連七情六欲也不能有,比這更為要命的是,許多忠臣往往自恃著正義的天平傾向自己,常常直言不諱,甚至為表忠心,侮辱皇帝也在所不惜,這樣做的後果也不言而喻,皇帝是天子不假,可有時候也是要臉麵,也要尊嚴,你們忠臣不管不顧,最後的結果,隻會讓皇帝下不來台,對你們也愈來愈不滿,有事情明明知道是對的,卻因為忠臣的言語太過莽撞,弄得下不來台,最後還要沒答應,效果反而不如做個良臣?“

沈傲聽了沉默了片刻,道;“如你所說,這忠臣還做不得了?“

黎丁對於沈傲從骨子裏多了幾分敬佩,所以才願意對他繼續言語,想了想道:“這話兒對也不對,這,忠臣與良臣雖然並不相同,但也並沒有必然的界限:忠臣也可能具有良臣的能力,良臣也可有忠臣的忠心,兩者一般不太好區別,但就做事的具體風格而言,忠臣重視的是事情的過程,往往寧折不彎,不計後果;良臣則務實一點,堅持原則性但往往又摻雜些靈活性。

西漢末年,王莽篡位,意欲征辟賢隱,粉飾太平。當時有兩位賢士,深受王莽器重,一個是漢哀帝時光祿大夫龔勝,一個是齊人薛方。兩人都不願就征,但朝庭都欲強而起之,無奈之下,龔勝采取的是絕食式的抗爭,餓至十四日才氣絕身亡,薛方采取的方式則相對輕鬆些,隻對著來使拜謝道:“堯舜在上,且有巢由,今明主方著唐虞盛德,小臣願守箕潁高風,請善為我辭。”使人回複朝命,將事情經過告訴王莽,莽聽他稱頌自己,很覺愜意,倒也放他過去了。兩者當時都被視為賢良,相較而言,龔勝付出的成本、代價更大些,這也是忠臣的成本與代價。南宋嶽飛也是位著名的忠臣,他在紹興年間被任為武勝定**節度使、湖北京西路宣撫使兼營田大使時,當時湖北刑獄萬俟卨以為這是一個巴結朝廷重臣向上爬的機會,悄悄向嶽飛麵陳擁兵自衛之計,讓嶽飛不顧朝廷旨命、擴充兵力、積累財帛,結交權臣,聯絡黨羽,以圖大計。嶽飛聽了,勃然大怒,忍不住將他痛罵一頓,使得萬俟卨挾怨而去。

後來,萬俟卨為報私仇,竟然為虎作倀,幫著秦檜將嶽飛迫害致死,這種結果,大而言之是忠臣不容,小而言之,卻也是由於嶽飛為人忠直,容易得罪人的緣固。武則天時丞相狄仁傑則相對圓融得多。長壽元年正月,狄仁傑因被武承嗣、來俊臣等誣告謀反,被捕入獄。當時法律中有一項條款:“一問即承反者例得減死。”來俊臣逼迫狄仁傑承認“謀反”,狄仁傑也爽快得很,立刻承認:“反是實!”來俊臣得到滿意的口供,將其收監,不複嚴備。狄仁傑回到獄中,暗暗地在被單上寫明冤情,並通過家人上告武則天,終得辯白冤情,保全了自己,也保全了李氏大唐的江山。嶽飛身死,而使北伐成為畫餅,狄仁傑保全了自己,也保全了大唐的社稷,這其實也是忠臣和良臣的另外一個差別,所以黎某對於魏征與唐太宗的那番話兒很是讚同,大人渾身傲骨,又滿腹學問,若能做個良臣,為朝廷,為天下做點事情,也不無不可,又何必執著於一個“忠”字呢?害了自己不說,還連累家人?“

“大人的一番話讓下官好生敬佩,但大人卻不明白,忠臣不賴寵而事君,孝子不怙愛而慕親,下官並非要做什麼忠臣,我這麼做,隻是不想對不起自己的良心吧了,昔公問於晏子曰:“忠臣之事君也,何若?”晏子對曰:“有難不死,出亡不送.”公不說(音悅),曰:“君裂地而封之,疏爵而貴之,君有難不死,出亡不送,可謂忠乎?”對曰:“言而見用,終身無難,臣奚死焉?謀而見從,終身不出,臣奚送焉?若言不用,有難而死之,是妄死也;謀而不從,出亡而送之,是詐偽也.故忠臣也者,能納善於君,不能與君陷於難.今日陛下不願意納諫,下官不才,願做一個忠臣?”

“你這是何必呢?”黎丁歎了聲道,看得出他對眼前這個一身傲骨的讀書人充滿了敬意,如今這個世道,並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做到不念過往,英雄無悔,不畏將來,誌存高遠,不忘初心方得始終。那些六道十三到起初到是一個個不怕死,可結果如何,一番恫嚇後,乖乖的退出了皇宮,與他們來說,這裏是一所名利場,來了便是名利,一旦名利的麵具被撕下,他們也就去了堅持最初的動力,最後不過一場鬧劇罷,唯獨眼前這個身材消瘦,臉龐剛毅的讀書人,一如既往,不為名,不為利,甚至不計生死,為的就是將利於朝廷的話兒送上去,做了一個臣子最後的本分,這樣的人怎能不讓人敬佩呢?

“皇上是要殺了我吧?“沈傲淡淡的道,仿佛說的不是自己的生死。

黎丁搖了搖頭道:“沒有,皇帝說大人是比幹,他不做比幹,所以不會殺大人,隻是讓我先把大人抓起來再說!“

“既如此,那大人請吧?”沈傲伸出了雙手淡淡的道。

黎丁依舊搖了搖頭道:“不用了,本官雖是個侍衛,但看人的本事還是有幾分的,大人前幾日便與妻兒告別,今日一早又抬著棺材前來,早就沒打算跑,既如此,我又何必多此一舉呢?大人跟著我走便是?“

沈傲道:“多謝了!“

黎丁道:“大人客氣了,我能做的也就這些了,若來日皇帝要殺了你,我一樣不手軟?“

沈傲道:“下官明白!“說完,不再多言,跟著黎丁默默的走向宮門外。

皇城外,茶樓一反常態,往日過了午後喝茶的人到是有,但如今日這般多,還是頭一次,從四麵八方蜂擁而來的客人,仿佛就認準了這座小小的茶樓一般,明知道裏麵的人不少,卻偏偏肖著腦袋往裏麵擠,一時人滿為患。

當然了,出現這種情況,除了今日的天氣燥熱適合喝杯茶湯潤潤喉嚨外,更大的原因在於皇城的那場較量,自從登聞鼓被敲響後,聞風而來的看客都伸長著脖子看這場驚天地,泣鬼神的較量,一時讓皇城腳下好不熱鬧。

因樓下人數太多,楊崢等人的陣地不得不做了轉移,先是二樓,跟著是三樓,若不是早先預備了這做雅間,還真未必又什麼去處。

張本平日裏跟糧草,銀子打得交道最多,眼看著小小茶樓裏外三層三,這一日的茶湯,就沒聽過,雖說一碗茶湯隻是兩文錢,但人家知識放了一大把西湖龍井,然後加入煮得沸騰的茶水,加以衝泡便可,既簡單,成本也地,這一日下來,銀子可不少,就在剛才,他默默算了下,差不多有五十兩銀子的收入,看這趨勢,今日怕是要破百,這還不算二樓,三樓的雅間,就在剛才他打聽過,二樓的二月春一碗茶湯五兩銀子,整個二樓光是雅間就有十幾個,還不用說三樓,這一番計算下來,這個小茶樓一日不少於三百兩紋銀,這還是保守的估計,看著好不羨慕。

“大人好手段,這裏開一家小茶樓,既為了朝廷辦了事情,又肥了口袋,還是敵人的銀子,嘖嘖嘖……?“張本笑著道。

^^^^^^^^^^^^^^^^^^^^^^^^^^^^^^^^^^

在中國古代,一直有忠臣與良臣之分,但最初以文字說出的,是唐代的魏征。

唐太宗剛剛即位的時候,勵精圖治處理政事。他多次把魏征叫到臥室裏,向他谘詢為政得失。魏征一向很有治理國家的才能,性格又耿直,沒有什麼能讓他屈服的。太宗和他商討事情,總是欣然采納接受(他的意見)。魏征也很慶幸遇到了了解自己的君主,就殫精竭慮為他所用,知道的事情全都說出來。太宗曾經慰勞他說:“你所陳說的意見建議,前後有兩百多件,如果你不是極其忠誠地為了國家,怎麼能做到這樣呢?”那一年,魏征被提拔為尚書左丞。有人舉報魏征偏袒(自己的)親戚,太宗讓禦史大夫溫彥博調查此案,沒有發現(魏征)有這樣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