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胡姬而去酒店飲酒,在唐代城市裏是一種世風,張(礻古)有一首《白鼻(馬咼)》寫得很清楚:”為底胡姬酒,常來馬鼻(馬咼)。摘蓮拋水上,郎意在浮花。””胡姬酒肆”常設在城門路邊,人們送友遠行,長在此餞行。岑參在《送宇文南金放後歸太原郝主簿》中寫道:”送君係馬青門口,胡姬壚頭勸君酒。”酒肆中除了美酒,還有美味佳肴和音樂歌舞。賀朝《贈酒店胡姬》詩生動描寫了”胡姬酒肆”裏的情景:”胡姬春酒店,弦管夜鏘鏘。紅(毛旁,上日下羽)鋪新月,貂裘坐薄霜。玉盤初(魚會)鯉,金鼎正烹羊。上客無勞散,聽歌樂世娘。”所有詩人中似乎是李白最愛與胡姬談笑了,所以他的詩作中描寫胡姬的地方甚多。他指出胡姬常在酒店門口招攬顧客:”何處可為別,長安青綺門。胡姬招素手,延客醉金樽。”(《送裴十八圖南歸嵩山二首之一》)胡姬能招攬到顧客,一憑異國情調的美貌,二憑高超的歌舞技巧。李白在《醉後贈王曆陽》中寫道:”書禿千兔毫,詩裁兩牛腰。筆縱起龍虎,舞曲指雲霄。雙歌二胡姬,更奏遠清朝。舉酒挑朔雪,從君不相饒。”他在另一首詩《前有一樽酒行二首之二》中又寫道:”琴奏龍門之綠桐,玉壺美酒清若空。催弦拂柱與君飲,看朱成碧顏始紅。胡姬貌如花,當壚笑春風。笑春風,舞羅衣,君今不醉將安歸?”可見當時長安以歌舞侍酒為生的胡姬為數不少。
胡姬侍酒,收費一定很高,大概隻有貴族少年才敢不斷光顧胡姬招手的酒肆。李白在《少年行之二》寫道:”五陵年少金市東,銀鞍白馬度春風。落馬踏盡遊何處?笑入胡姬酒肆中。”他在另一首《白鼻(馬咼)》中也寫道:”銀鞍白馬(馬咼),綠地障泥錦。細雨春風花落時,按鞭直就胡姬飲。”胡姬來到中原,克服了大量旅途的艱辛。為此,她們在酒肆裏強歡作笑時也在思念自己的家鄉和親人,如李賀《龍夜吟》所述:”卷發胡兒眼睛綠,高樓夜靜吹橫竹。一聲似向天上來,月下美人望鄉哭。直排七點星藏指,暗合清風調宮征。蜀道秋深雲滿林,湘江半夜龍驚起。玉堂美人邊塞情,碧窗浩月愁中聽。寒貼能搗百尺練,粉淚凝珠滴紅線。胡兒莫作隴頭吟,隔窗暗結愁人心。”不過,胡姬在酒肆裏侍奉態度和收入都是不錯的,這是數百年間酒肆裏能保持胡姬侍酒的主要原因,明初風氣還算不錯,不少西域女子也前來大明,從永樂後北京城出現了股強勁的“胡風”裹挾著,胡食、胡服、胡樂、胡舞幾乎快成了永樂一朝不可或缺的要素。所謂大明的“大”,除了擴疆拓土、盛氣高揚之外,留給後人最值得回味的東西大概就是那種寬廣的胸襟和廣納百川的氣度了。那撲朔迷離而又雄健異常的“胡風”之所以能夠滲透、浸潤於中原漢文化的肌體,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即在於中華文化那種寬廣的胸懷和闊大的氣度,這一點在永樂年間可謂是展現無遺了。
楊崢本以為胡姬隻是大唐哪種豪邁的時代才有,沒想到在這裏也能有胡姬,一時頗有些期盼,腳下的步伐不免快了幾分。
出了將軍府,沿著左側走了約莫一盞茶的功夫,便見左側的街頭亮起了一排排的大紅燈籠,甚是眨眼,街頭巷尾,洋溢著劃拳,吆喝的聲響,甚是有些罵娘的聲音傳出,今日是交州城最熱鬧的一天,尋常百姓吃不起酒樓,最好的選擇就是酒肆了。
大大小小的酒肆星羅棋布,呈現一片繁榮景象,楊崢與徐朗一左一右趕往最末尾的那座胡姬酒肆,自西漢張騫通西域後,隨著中外交流的發展,胡人開始大量湧入中原內地,不少胡人以經營酒肆為生,當時人稱他們為“酒家胡”。這裏雖算不上交州最為繁華之地,但唯一的好處,就是酒家胡的集中之地。在胡人酒肆中,當壚售酒的多是胡族女子,她們被稱為“胡姬”。不僅如此,這些酒肆為了吸引客人,多半都會置辦一些年輕美貌的胡姬服侍飲酒,富有異國情調和浪漫色彩,很快就獲得交州大明文武官員的喜歡,在這交州城都以去胡姬酒肆為一種風尚,吟唱胡曲,吃胡餅為榮了。有了這個原因,這一代的酒肆,相對於尋常的酒家生意竟興隆了不少,據說不少大酒家眼看胡姬酒肆生意如此興隆,眼熱不已,不少更是化妝成商客來探個虛實後,回家立馬對酒樓做出了不少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