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善麵色陰沉,默默聽馬歡說完,仍舊冷哼了聲道:“寶物不少,可鄭公公似少說了一件事吧,這些寶物我去哪兒了,我大明又是用多少價格收購的吧?”
眾人一愣,鄭和麵色也不好看,他從永樂麵六下西洋“所取無名寶物不可勝計,而中國耗廢亦不貲”。的確,一方麵,非均衡貿易換來的寶物不能轉化為實實在在的國庫收入,另一方麵,支撐朝貢貿易體係的下西洋活動消耗巨大,這也是他最為人話柄的原因之一了,就是西洋諸國的獻禮,與貢使隨帶的“附進物”比較,實在是少而又少。一般來說,“附進物”往往超過進貢物品數十倍。日本有一次朝貢三千六百一十把日本刀,“附進”的刀卻多達三萬五千把。由於朝廷府禁止中國商人從事外貿,除了朝廷自己以朝貢貿易形式經營的外貿之外,進出口貿易幾乎全被貢使及其隨從壟斷。
為了鼓勵海外各國多來朝貢,朝廷對這些所謂的“附進物”全部免征關稅。既能得到豐厚的賞賜,又能通過貿易賺錢,前來進貢的國王和貢使自然趨之若騖。
全免關稅之外,“附進物”的貿易價格也不由市場需求決定。比如,暹羅國所貢的“碗石”,在中國是極普通的東西,朝廷也不得不給價每斤兩百貫收購。在日本,一把刀僅值八百到一千文,朝廷卻給價五千文。獲得厚利的日本貢使便以朝貢為名大量輸入刀劍,數量年年增加,總額不下二十萬把,統一由國庫開支收購,卻又不能賣出,隻能擱在禮部倉庫裏,如此往來,大明獲得不過是好聽的名聲外,做的還是賠本的買賣,楊善做過禮部侍郎,與這些可是清楚無比,隻是輕輕兩句話兒就說到了事情的關鍵。
眾人見鄭和沒說話,便知楊善所說不假,頓時竊竊私語。
鄭和麵色有些不好看,但仍舊用溫和的話兒道:“楊大人所說的問題,鄭和不否認,但不免有失偏頗!“
楊善哦了聲,道:“是麼,不知本官偏頗在何處?“
鄭和道:“咱家下西洋除寶物外,還購買了許多其他物品,如胡椒,在蘇門答刺、柯枝等國進價為一貫一百斤、在我大明市價至少是二十貫一百斤,盈利二十倍有餘。剛才楊大人也知道,我大明寶船有多大,咱家下西洋一行有多少隻,回來一趟,光是這一船胡椒回來,獲取的好處就是驚人的!“
胡椒從西洋被寶船帶回來後,就大受歡迎,不僅僅是皇宮,就是尋常百姓,對這西洋之物也十分喜愛,尋常飲食之中,少不了這一記調味料,一時讓這胡椒是十分緊俏的商品,加上中原種植少,私人貿易的價格上與寶船帶回來的價格有天壤之別,一時之間胡椒敵對價格幾倍,十幾倍的丈!成了大明比瓷器還要緊俏的商品。
所以鄭和這番話兒一出,倒也沒人反對,就是楊善也沉默不語。
鄭和繼續道:“蘇門答刺國胡椒每官秤一百斤值銀一兩、柯枝國胡椒官秤四百斤值銀五兩、古裏國胡椒每四百斤值金兩百分,但被運到中國後,則以每斤五—二十兩的價格賣出。胡椒有五百倍——兩千倍的利潤,咱家六次下西洋,帶回了多少的胡椒,沒有也一萬噸,也有一千頓,這一千噸胡椒就可以獲得一千——四千萬兩利潤。
鄭和又道:“還有蘇木,自從西洋運回後,價格就一直在往上漲,永樂年間蘇木價值三錢銀子(布一匹折蘇木一斤,布一匹折銀三錢),宣德年間則價值50貫鈔,一咱家船隊龐大的規模,這些年,運回的蘇木,最最保守估計也在6萬噸以上),即使僅以十之一二的噸位裝蘇木,也至少價值數千萬白銀,楊大人還說西洋之行是賠本的買賣麼?“
楊善臉色有些難看,他雖不想承認,但事實在麵前,容不得他不承認。蘇木胡椒淡淡價格如何,旁人不知,他可知道一清二楚,當時以布一匹折銀三錢,絹一匹當銀六錢;而對文武官員和軍士折俸時:絹一匹折胡椒一斤,布一匹折蘇木一斤,絹一匹折蘇木一斤六兩,胡椒四兩;布一匹折蘇木一斤,胡椒三兩。古代十六兩位一斤,絹一匹值銀6錢,折胡椒一斤,說明一斤胡椒的市價應不低於6錢銀,又絹一匹折蘇木一斤六兩,胡椒四兩,四匹絹才換一斤胡椒,那麼一斤胡椒的實際價值應在2。4兩銀之上。所以鄭和說胡椒蘇木有盈利,並非空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