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蘇州子城西邊的河道,張士誠進行過一番治理,後因戰爭破壞,大部分淤塞。為方便水上交通,魏觀決定對其進行疏浚。這兩項工程均屬市政建設,所以沒向朝廷報告就動工了。這種事情若是在趙宋王朝或許不是什麼大事,但在大明足以要人命。
果然,一直苦於找不到機會的蔡本一看機會來了,馬上向朱元璋舉報,說魏觀在張士誠王宮基地上大興土木,顯然“有異誌”,同時檢舉高啟為新建的府治寫的上梁文中有“龍蟠虎踞”之語。蔡本的舉報也並非完全捕風捉影。魏觀精通堪輿之術。他曾對人講過,蘇州城無蛇門,從東南來的水氣均被堵住,所以不會出現百年之富、極品之貴。不知這次動工是否與魏觀更建蘇州城有關,但蔡本很可能知道此事,故其舉報也算是抓住了魏觀的要害。
朱元璋本對蘇州就有幾分不滿,當年蘇州百姓支持張士誠的影子還在眼前,如今可好,有人竟公然如此,那還了得。
接到蔡本的舉報,朱元璋登時大怒,但憤怒並沒有讓他喪失理智,蘇州雖是一塊風水寶地,但魏觀不是張士誠,沒有那一身的匪氣,所以在得報後吃了一驚,但他不相信魏觀有稱王的野心,但心頭疙瘩還是有的,為了辨明真假,他便命禦史張度前往調查。雖然調查結果隻是搞了兩項工程,但張度在彙報時卻說魏觀的行為是“興滅王之跡,開霸主之涇”,即蓄意恢複張士誠時的舊觀。朱元璋本來對蘇州不大放心,生怕張士誠的殘渣餘孽伺機反叛,現在聽說魏觀他們搞這樣的東西,這與給張士誠招魂何異?他不由地火冒三丈,殺心頓起。
恰好這時候蘇州府衙建了起來,按照規矩,平常人家蓋房子上大梁時,都要擺上豬頭祭神,點上炮竹驅鬼,作為蘇州治所的官方辦公大樓建造,更要有一篇像樣的上梁文才是那麼一回事。作為蘇州知府的魏觀便把高啟這位隱居在此地的資深文人請出來揮墨獻寶。這本是一件很正常、很平常的事情,卻讓朱元璋抓住了把柄。其一,魏觀修建的知府治所選在了張士誠宮殿遺址,而張士誠正是朱元璋當年的死對頭;其二,高啟寫得那篇《上梁文》上,有”龍蟠虎踞”的字眼,犯了朱元璋大忌。
按照朱元璋的邏輯,”龍蟠虎踞”之地當為帝王所居,你高啟把張士誠住過的地方也稱”龍蟠虎踞”,豈非大逆不道?豈不是另”有異圖”?用朱元璋的話說,就是”有不可告人的企圖”。朱元璋嗜殺成癮,除了對那些幫他打天下的功臣下狠手以外,他也特別熱衷於消滅文人。遠的不說,單說”明初四傑”,就都無一幸免的遭到他的黑手。楊基被莫名其妙的罰作苦工,最後死在工所;張羽被糊裏糊塗的綁起來扔到長江喂了魚,屍骨無存;徐賁因犒勞軍隊不及時,被下獄迫害致死;自不會在乎多少一個人,當即便下令將腰斬了高啟,魏觀兩人。
魏觀、高啟被殺後,朱元璋也慢慢從從震怒中冷靜下來,才覺得自己有點過頭了,便允許死者家屬收葬,但沒有給予平反。後來禦史練子寧曾以高啟等人為例勸皇帝不要濫殺,說明當時人對此案就有看法,隻因是欽定大案,誰也不敢多嘴罷了。
人雖殺了,但這座府邸卻留了下來,永樂後便做了巡撫衙門辦公之地,昔日的什麼”龍蟠虎踞“早已被人忘得一幹二淨。
因是朝廷辦公之地,加上大雪街道上人不多,楊崢等人的到來,並沒有引起太大的轟動,從馬車上走下來看了看,高航道:“這就進去麼?“
楊崢看了看道:“還是等兩日吧,怎麼說我們也是朝廷派來的巡撫,正二品的官兒,就這麼灰溜溜的進了府衙,知道的人還好,不知道的人,還指不定怎麼看我呢?咱們這一趟來的任務大,若在氣場上就輸了氣勢,還談什麼整治蘇州城啊?”
高航聽得好笑,心道:“什麼氣場,我看八成是覺得這麼進去太丟臉罷了?”當然了這話兒也隻是心頭說說吧了,麵上還是點了點頭道:“言之有理,言之有理!“
“那我們現在怎麼辦?“沈豔秋看了看四周,這裏雖是府衙,但四周卻很少有人家,這會兒天差不多黑了,若不進去,這落腳地之地還不知去哪兒找。
“看看蘇州城吧?”楊崢拉著沈豔秋的小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