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撲中文)
歐陽修“富貴不染其身,利害不移其守”到範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無一不是心係社稷的嘉德懿行。反之,那些少廉寡恥之人,如暴虐無道的夏桀商紂,陷害忠良的秦檜,口蜜腹劍的李林甫,貪贓枉法的和珅之徒,哪個不是遺臭萬年?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自知不僅要了解自身的優點,還要了解自身的恥辱所在,這樣的人才可怕,比起這些偉大的人物,也先今日此舉不過是丟了一個勇士的名頭而已,他相信今日的恥辱,必定能讓也先變得更強大!這麼一想,心頭的怒氣,頓時平衡了下來,抱拳道:“這事兒我等也有過錯,微臣回去必加以管束?”
這話兒一出,算是默認了楊崢強加的罪名了,眾人雖覺得有些意猶未盡的味道,可事已至此,卻也沒人站出來說什麼。
皇帝心情明顯不錯,道:“難得太師這麼仁慈,實乃瓦刺之福啊?”
脫歡心頭雖放下了,可這口氣兒還在,尤其是目光碰倒了躺在了侍衛懷裏的愛子淒慘模樣,氣就不打一處來,冷哼了聲,道:“皇上此言差矣,我瓦刺年年飽受欺辱,國內百姓吃不飽,穿不暖,微臣身為太師,實乃愧對國內百姓,這才
不得不親自來領著將士前來朝貢,今日送上牛羊千頭,馬匹兩千頭請求大明皇帝對我瓦刺給予照顧,好讓國內百姓吃上一口飽飯?”
先前眾人對這事兒爭論不一,隻因楊崢鬧出了毆打蒙古第一勇士的好戲,胡瀅等人才忘記了這事兒,勉強與他站到了統一戰線,此時聽脫歡說起此次的來意,胡瀅才想起雙方之前的矛盾,當即上前道:“皇上,太師此舉合乎朝貢規矩,陛下應該答應?”
皇帝先前的好心情,隨著這一句話頓時化為烏有,這麼一說自己出兵蒙古的意圖,無疑是又要落空了,想到還年幼的太子,皇帝沒由來的一陣煩躁,狠很瞪了胡瀅一眼,想要說什麼,卻遲遲沒吭聲。
楊崢想起前世影視劇裏記載,瓦刺之所以能打入大明,抓了明朝皇帝,好像就是用朝貢的法子,當時王振擅權,不但不布置加強北方邊防,反而接受瓦剌賄賂,與瓦剌貴族進行走私交易。為了獲利,王振讓他的死黨、鎮守大同的宦官郭敬,每年私造大量箭支,送給瓦剌,瓦剌則以良馬還贈王振作為報答。為了討好瓦刺,王振還對其貢使加禮款待,賞賜增厚。瓦剌自從與明朝建立“通貢”關係以來,每年都派出貢使攜帶著良馬等貨物到明朝朝貢,明朝政府則根據其朝貢物品的多少,相應地給予回賜。一般情況下,回賜物品的價值要稍稍超過朝貢物品的價值,同時,也要給對方貢使一定賞賜。因此,瓦剌為了獲取中原財富,非常願意到明朝來朝貢。按照原來規定,瓦剌每年到明朝的貢使不得超過50人。後來,瓦剌貪圖明朝回賜的欲望越來越大,貢使人數日益增加。到正統初年,瓦剌貢使的人數經常增加到2000餘人。王振對瓦刺增加貢使,絲毫不加以限製按數給予賞賜,至使瓦剌的胃口越來越大。
正統十四年,瓦剌首領也先竟然派出2500多人的貢使集團,為了多領賞物,又虛報為3000人。瓦剌貢使冒領賞物,原是習以為常的事情,因王振與瓦刺有勾結,接受也先的賄賂,所以,瓦刺貢使冒領賞物,他都裝作不知道。這次,王振卻一反常態,叫禮部按實際人數發給賞賜,又輕率地將瓦剌貢馬削價五分之四,僅付給瓦剌索求諸物的五分之一。瓦剌貢使沒有得到滿足,憤怒而歸,並添油加醋地向也先作了彙報。也先於是以明朝減少賞賜為借口,兵分4路,大舉攻明,並親率一支大軍進攻大同,王振對瓦剌的軍事進攻沒有足夠的認識,以為讓英宗效仿皇祖永樂親征,就能把瓦刺兵嚇跑。所以,他為了僥幸取勝,冒濫邊功,便在明朝沒有充分準備的情況下,慫恿英宗親征,讓英宗效仿宋真宗親征的榜樣,以便青史留下美名。最終釀成了土木堡之變,大明精銳就此一朝喪盡。
這段事跡楊崢能這麼清楚的記得,多虧了前世影視劇的功勳,所以一聽脫歡說起朝貢二字,不免想起了這段曆史來,他雖說一直標榜自己對國事不感興趣,其實那是做做樣子,當真碰上了曆史的拐點,他還是做出了努力,否則他也不會拚命的推出什麼一國兩製,引進希望自然科學,改造江南,其目的無非是想讓大明走上一條國富民強的康莊大道,任何有可能威脅到這條康莊大道的可能,他都義不容辭的將其扼殺,雖說眼前的矛頭還看不出來,日後的瓦刺會不會走上這條道路,但苗頭出來了,恰好又被他看到了,那就不能坐視不管,不然太對不起這個大好的時代了,他甚至有時會想,這樣一個富庶,美好的時代,若能讓它持久下去豈不是更好,雖說明知任何的一個時代,不可能有長長久久,但這一廂情願的想法,卻落在了他腦海裏,遲遲揮之不去,隻要有那麼一個機會,他總會義不容辭的撲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