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開車不用腳呀(1 / 2)

距離景安十七公裏的栗清鎮,是個風景優美、民風淳樸的地方。

?一條叫月光的小河蜿蜒而過,猶如一條潔白的絲巾纏繞著一位漂亮的姑娘的頸項。那姑娘有兩顆明亮的眼,一大一小的姊妹湖,當地人都稱之為月光湖。兩湖以一個月牙型的小島為分界,島上林木茂盛,有一座紅磚建造的高塔,巍峨挺拔,塔壁上有不少曆年文人墨客的詩詞留存,是遊客必遊的一處景點。紅塔腳下有一家客棧,名曰“賞湖居”,供遊人休憩。

栗清小鎮,始建於東漢,因盛產板栗,明中葉始定名為栗清鎮。小鎮深處綿延不絕的丘陵山壑之中,山清水秀,水質非常好,有家礦泉水公司曾來考察,稱這裏的水不但沒有遭受任何工業汙染,而且富含多種對人體有益的微量元素,裝瓶即可出售。

不幸的是,這家立誌要成為“大自然的搬運工”的公司出現財務危機,在栗清建設水源地的計劃夭折了。

戴帽子的中年男人和他的朋友都是釣友,他們經常驅車去栗清鎮的月光湖野釣,順帶遊山玩水,有時一釣就是好幾天。眾所周知,釣魚的人不吃魚,所以滿載而歸後,魚就成了家庭負擔:沒人願意處理,殺魚可是件苦差事,尤其是在冬天。

菜場賣小魚的販子,五塊錢一斤的鯽魚,你出十塊,他都懶得幫你殺。

幾個人一合計,水質這麼好的湖裏生長的魚如果能有地方收購,至少車子的油錢回來了。

找地方收購,最佳的選擇當然是酒店嘍,這就是帽子故意刁難愛麗絲的原因。

程三板剛好因為清蒸魚的味道不如人意而煩惱,想著用他們釣來的魚試試看,遂同意了帽子的提議。

半個小時後,魚做出來了,色香味俱全,眾人一嚐,驚呼這是他們這輩子吃到過的最鮮美的魚了。

程三板有種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的感覺,這味道,才是他想要的。原來魚的味道不對,不是因為廚師的手藝,而是魚本身的品質不行。水產市場拉來的魚都是死水魚塘裏養的,品質自然比不上大湖裏的魚,這就好比場養的雞沒有散養的雞味道鮮美一樣。

程三板答應高價收購帽子他們今後釣來的魚,前提必須得是栗清的魚。而且,他決定要親自去一趟栗清,去那個月光湖考察一番,為後天的美食大賽以及今後的食材尋找最優的產地,確保菜肴的品質。

雷厲風行,但出發前程三板必須先去看看打點滴的老娘,打聲招呼。

程三板剛要撩開透明的塑料條簾,裏麵顫顫巍巍走出一個拄拐的老大爺,程三板下意識避讓,結果沒踩實,崴了腳。

“見鬼!”

程三板疼得倒吸一口涼氣,蹲下來揉一揉右腳踝,起身試著走了幾步,感覺還行,便沒放心上。

魏大娘那兩瓶點滴早打完了,診所離住處就隔著一條街,她不肯回去是害怕一個人獨處的孤清,她想古雪瀅陪自己說話,哪怕是在診所裏。

人跟人是講緣分的,這緣分有眼緣、脾氣性格之緣以及興趣愛好之緣,有緣之人就聊得來,哪怕年紀、學曆、生活層次差別很大。

魏大娘和古雪瀅的緣分,屬於互補型的。古雪瀅文靜內斂,寬容隱忍;魏大娘耿直潑辣,愛恨分明。按說兩人根本沒有共同點,“無緣”,但奇怪的是,古雪瀅還就喜歡聽魏大娘“說書”:用她那帶著濃鬱地方特色的嗓音講述她坎坷卻又充滿樂觀主義精神的人生經曆。

而古雪瀅身上散發出的傳統女性的柔美和優雅,又深深吸引了魏大娘----這是她生活中從未見過的類型。她欣賞對方的穿著打扮,感歎對方精細講究的生活態度,喜歡看對方低眉斂目、淺笑羞怯的樣子……女人就應該是她這樣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