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安第二屆美食爭霸賽,如期展開,因為間隔太久,許多人對是否有過第一屆表示了懷疑。
錢會長動用了自己所有的人脈關係,邀請了不少有分量的嘉賓,比如食監局的一位科長、景安國廚烹飪學校的一位副校長以及“舌尖雜誌”美食專欄的一位資深女作家。
這位姓呂的女作家原先是寫古典文學評論的,皮薄骨瘦、容顏枯萎、性格乖戾、神情倨傲。文如其人,她的評論因惡毒、刻薄而深受讀者好評,但因為受眾太小,無奈轉評美食,不料人氣高漲,許多讀者慕名前往產地品嚐被她抨擊得體無完膚的美食。得其惡評的美食,必成爆款!
媒體方麵,除了市電視台、景安日報社外,本地一家關注老百姓衣食住行的“優沃”網絡平台也都在錢會長的運作下,對大賽進行了宣傳報道,比賽當天,他們也都派人前來采訪拍攝,那個鼻毛外露的馬記者赫然在列。
錢會長是老驥伏櫪、誌在千裏,準備通過這次大賽,複活餐飲協會空置的部門,為壯大、繁榮、弘揚餐飲文化而努力。
總共有八名大廚參加比賽,但多數都是衝獎金或為提高自己所在小餐館的知名度而來的小角色,正規廚師學校畢業,有一級廚師資格證書的僅有一位,那就是供職於“景秀人家”大酒店的主廚李百金。
李百金“腦袋大、脖子粗”,不但具備廚子的形象,舉手投足間更散發出廚子所特有的油膩氣質。
他本來是不想來參加這個不入流的比賽的,怕“陰溝裏翻船”自毀身價,但一來是耿耿於懷於首屆大賽上自己因不慎引爆炊具而失去參賽資格的恥辱----一個連炊具都玩不轉的廚師怎麼可能做出好菜來?的確,很難想象一個不會係鞋帶的運動員能完成一場馬拉鬆比賽。二來是因為錢會長的允諾----比賽結果一定不會讓其栽麵兒,而且肯定大有收獲!畢竟能請來一位在景安餐飲界有一定知名度的大廚參賽能大大提高比賽的逼格。
比賽設七名評委,就是那天在凱悅酒店與程三板把酒言歡的那七位饕餮,另設五十名大眾評委,這些吃貨來自各行各業,互不相識,但又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都與大賽的“幕後總設計師”程衛國先生有著千絲萬縷的聯係。當然,他們還有一個共同的任務,就是點讚“清蒸魚”這道菜。
比賽當天,凱悅酒店張燈結彩、古樂喧天,熱鬧非凡。
偌大的三樓綜合大廳被劃分為三個區域,為了讓視野開闊,原先那幾扇精美的複古屏風被移走了,東頭靠窗的區域臨時搭建了一個超長的烹飪台,可容納四位廚師同時烹飪而互不幹擾。
中間為菜肴展示區,空蕩蕩地僅擺放了一張玻璃茶幾,上麵擱著一隻細頸青花瓷瓶,瓶裏插了一束嬌豔欲滴的鮮花。茶幾南麵,五步遠的位置放了一組沙發,這是三位特邀嘉賓的席位,他們每個人手裏有十五分的打分權。
西頭靠走廊的是大眾評委區,五十張紅衣餐椅排成了一個方陣,井井有條,坐在這裏的大眾評委有兩分的打分權利。
方陣前端擺放了七張紫衣餐椅,椅子前麵是鋪了藍色絨布的由三張長方桌拚接而成的主席台,這是專家評委的座席,他們每個人有十分的打分權。
專家評委區旁邊還擺放十來張黃衣餐椅,那是媒體和閑雜人等的休息區。
陸續有人進場,錢會長揀重要的客套寒暄,酒店的工作人員穿插其間,緊張忙碌著,有的引導入座,有的整理烹飪台,有的在調試大廳的音響係統,廣播裏不時傳來“喂喂喂”的聲音……一場別開生麵的美食爭霸賽即將開幕。
此刻,程三板正翹腿坐在一張黃衣餐椅上,打電話。
他眉眼含笑、聲調輕柔,一反常態,令人很好奇電話那頭會是何方神聖。
“……這個感冒嘛,你弱它就凶,你強它變慫……再說不是吃了藥了嘛……你也知道這個比賽對我對愛麗絲有多重要,你不來我心裏沒底呀……我讓矮子現在去接你,好,等你哦!”
“怎麼著,練葵花寶典啦?”馬記者打趣,雖然交道打得不多,但這個小老板豪放的個性給他留有深刻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