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再次把母乳送到她嘴邊,小家夥堅持緊閉小嘴,她的頭不再扭動,麵對嘴邊食物,猶豫了。
幾秒鍾沒有任何反應,她似乎在考慮是否接受嘴邊不熟悉的食品。接著好像想明白了,眼光從遠處收回在奶瓶上,接著猛一口咬住奶嘴,停頓兩秒鍾後開始狠狠嘬起來。
從早上九點回家到晚上七點,整整一個白天拒絕進食。初為父母的我們守住“吃是天生本能需求”的底線,戰勝初來人間就開始偏食的小家夥。她進食了。
在醫院進食牛奶到回家進食母乳的過程中,我們看到不足月的新生兒已有明顯的嗅覺、味覺記憶。不僅如此,新生兒本能還會固守已有記憶,保護已形成的口味和父母進行抗爭。這個發現幫助我們在她後來進食中注意安排各類食物,讓她學會享受不同口味的日常飲食,避免出現挑食偏食的毛病。
潔養成不偏食、不挑食的飲食習慣,不但使她擁有健康身體,也形成了不慌不忙、舉止得當的餐桌禮貌表現。長大後的潔在餐飲中,無論中餐還是西餐,葷食還是素食,簡餐還是正餐,高級餐廳或街邊排檔,都讓人感受到她愉快用餐的表情和心情,並且為她後來走進不同族群、欣賞不同民族的飲食文化助了力。
訓練觸覺、視覺和聽覺
新生兒滿月後,一位醫生朋友來看她。
潔正醒著,朋友和她打招呼,用手指在她嘴角邊輕輕觸摸,潔對此毫無反應。朋友告訴我,這樣的嘴角觸摸,小嬰兒應該本能張開小嘴尋找可能是奶嘴的東西,接著朋友在她眼前一米高處慢慢揮動手掌,小嬰兒兩眼穿過運動中的手掌,焦距凝固在空氣中某個我們不知道地方。朋友揮動的手向她眼睛靠近,再靠近,孩子對眼前晃動的手掌似乎不見,沒有一點本能的眨眼和逃避。
朋友接著在她的耳邊彈響指,小嬰兒好像什麼都聽不見,仍麵無表情定睛看著空氣中某個地方。
朋友對我說,黃疸敗血症好像對嬰兒的大腦和神經發育有影響,媽媽要注意這個問題了。
朋友走後,我開始觀察小嬰兒。
她實在太小了,很難看出是否是癡呆兒。我想,無論怎樣,我要啟發訓練小嬰兒的觸覺、視覺、聽覺反應,我希望她的感覺器官敏銳起來。
吃奶的時間到了。我不把奶嘴直接放到她嘴裏,我覺得用飯來張嘴的方法喂孩子會讓她變懶惰,懶惰讓人變得不敏感。我要讓她有敏感反應,我要在她能力範圍內,讓她自己找飯吃。
我把奶嘴放在她嘴角邊等反應。小家夥確實懶惰,我都能聞到奶香味,但她一動不動,隻張開小嘴等我把奶嘴送到她嘴裏。我不理她等飯自動入口的要求,把奶嘴換到另一邊嘴角引誘她,她依然不動。我再換方向,接著再換。
一次又一次刺激,終於等到小家夥條件反射,她明白今天張嘴等吃的自動入口不行了,眼睛開始轉向我的臉,接著小腦袋開始略有動作,在嘴角連續不斷刺激中,表情出現反應。小家夥很快判斷出奶嘴的移動節奏和位置,接著迅速轉臉準確咬住奶嘴,而且咬得緊緊的。她眼睛轉過來看著我,表情嚴肅認真,好像對我說:別逗我,我會玩這個!接著放鬆牙床開始吮吸起來。原來她對觸碰的頻率位置有正常反應。
我再次把母乳送到她嘴邊,小家夥堅持緊閉小嘴,她的頭不再扭動,麵對嘴邊食物,猶豫了。
幾秒鍾沒有任何反應,她似乎在考慮是否接受嘴邊不熟悉的食品。接著好像想明白了,眼光從遠處收回在奶瓶上,接著猛一口咬住奶嘴,停頓兩秒鍾後開始狠狠嘬起來。
從早上九點回家到晚上七點,整整一個白天拒絕進食。初為父母的我們守住“吃是天生本能需求”的底線,戰勝初來人間就開始偏食的小家夥。她進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