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改變,就得對症下藥。改變前不妨先問問自己,導致你拖延的原因屬於哪一類呢,又或者是哪幾類呢?
拖延症的危害
拖延症最直接的危害是耽誤事。拖延症不僅會降低工作效率,還會對自己的身心健康帶來巨大的傷害,甚至會誘發抑鬱症等心理疾病。
雖然表麵看來拖延症浪費掉的是時間,實際上是錯過了成長的機會。當意識不到拖延帶給自身的危害時,改變就很難發生。它會讓人在潛意識裏覺得拖延並沒有什麼危害,而這種渾渾噩噩的狀態會讓人變成溫水裏的青蛙。
拖延症使工作時間無限延長,效率低下;在拖延的過程中還容易滋生出大量負麵情緒。正如《戰勝拖延症》的作者皮切爾所說:“看似拖延時我們逃避了痛苦,得到一時的享受,事實上拖延的過程也是很煎熬的。”
此外,拖延症令人變得自卑、怯懦,甚至自暴自棄。因為害怕失敗,所以拒絕了一切成長,久而久之便會懷疑和否定自己,最終導致惡性循環。
拖延症還會導致信用體係崩塌,人際成本上升。你的工作質量和工作能力是大家有目共睹的,持續提交低質量的報告,就會喪失別人對你的信任,機會也就離你越來越遠。
上學時,我們學校的外教老師在開學時就要求每組學員在期末提交一個短視頻。可期末考試展示時,其他小組的作品都做得非常精彩,絲毫不亞於專業水準,我們小組提交上去的卻是一個一鏡到底的錄像。幾個人以宿舍藍色的窗簾為背景,站成一排,對著手機攝像頭合唱了一首英文歌。
整個學期,我們小組人員都湊不齊,不是這個室友今天有事外出,就是那個室友明天要回趟家。一學期的時間,大家都沒能好好坐在一起討論下短視頻的內容及製作分工。
就這樣一拖再拖,到了考試的前一天,我們火急火燎地用了不到20分鍾的時間搞定了全部內容,質量可想而知。
拖延症也有好處
雖然拖延的危害有很多,但凡事有利有弊,拖延症給人帶來的並不全是壞處,也是有好處的。
美國沃頓商學院教授研究發現,有拖延症的患者更具有創造力。他們認為,大多數人一開始想出的點子都是普通的,很難出彩,而拖延會讓一個人的思維漂浮不定,從而產生更多的靈感,迸發出更大的創造力。
當然,單純的拖延並不會產生任何創造力。在拖延的過程中,為目標的達成做著“無心”的準備,這種看似低效率的準備,其實對結果大有裨益。
比如寫文章,當確定主題後立即開始書寫時,成品質量往往不高,靈感會帶來好的選題,但很難形成體係,寫出來的文章容易散。所以我通常都會在寫作前和讀者聊上一陣子,看似浪費時間,實際上在聊天的過程中,腦子裏浮現的全都是關於文章主題的內容,聊天的話題也會往主題上靠,最終在聊天中收獲新的啟發。
想要改變,就得對症下藥。改變前不妨先問問自己,導致你拖延的原因屬於哪一類呢,又或者是哪幾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