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征服整個伊比利亞半島一來,威廉的興趣就從和基督教國家爭鬥轉向了對異教徒的征服之中。
與基督教國家戰爭的時候不同的是,和異教徒國家開展不需要考慮那麼多政治外交和宗教因素,更獲得了諸多基督教國家的普遍支持,因為威廉這個戰爭狂人可總算把原本對準他們的長矛指向了異教徒,他們總算可以過上安穩的日子了。
不過即便是如歐洲諸國的君主們所料的那樣,諾曼帝國隨後不久又一次在威廉的主導下對北非的穆拉比特王朝發起了征服戰爭,但歐洲世界也沒有得到他們想要的和平。
於此同時,除了諾曼帝國,克呂尼運動依舊像野火一樣再次興起,各地教會在克呂尼派的支持下變得越發獨立起來,不再願意聽從封建君主的安排。
1070年,亨利四世羽翼漸豐,他先是與薩伏伊的伯莎離婚,接著又讓自己關係緊密的不來梅大主教阿德爾伯特取代了安諾的位置,至此這地掌握了神聖羅馬帝國的軍政大權。
1073年,大權在握的神聖羅馬帝國皇帝亨利四世為了鞏固自己在薩克森的權力,在薩克森各地廣修城堡,並派遣王室衛隊駐紮,這無疑引起了當地貴族諸侯的不滿,以至於爆發了規模浩大的薩克森叛亂。
這場叛亂一共持續了整整三年的時間,期間又有數家諸侯牽涉其中,參戰兵力多達六萬人,無論是參戰雙方都是精疲力竭。
到了1075年6月,亨利四世在戰場上擊潰了薩克森人的反抗,進而占領了呂訥堡。
此戰亨利四世似乎獲得了最後的勝利,他即將獲得整個廣大的薩克森公爵領地,然而出人意料的是,他在親自領兵平定一場國內叛亂的時候被一支不知方向的弩箭給射穿了肺葉,不久便咳血去世了。
在臨死前,亨利四世留下遺囑,要求將自己的皇位和法蘭克尼亞的領地傳給自己的妹夫,前匈牙利國王所羅門,然而德意誌諸侯皆不同意亨利四世的臨終安排,以至於地位空懸,德意誌諸侯徹底失去了他們的領導者。
幾年中沒有了皇帝的壓製,德意誌的諸侯們變得越發獨立起來,甚至開始公開宣稱自己是一位獨立的國王,曾經被亨利四世瘋狂打壓的薩克森人更是死灰複燃,包括巴伐利亞的韋爾夫、施瓦本的魯道夫、荷蘭的德克等君主甚至開始宣稱自己是各自國家的國王。
一下子,諸如荷蘭王國、德意誌王國、日耳曼王國、薩克森王國、巴伐利亞王國、波西米亞王國等王國紛紛出現在神聖羅馬帝國的內部,好似東方戰國時期的七雄爭霸一般。
所有人都在為了各自的霸業而互相發動戰爭,而亨利四世生前留下的遺囑卻根本無人理會,所羅門還未進入德意誌境內就別各路諸侯派兵截殺,以至於他不得不退回匈牙利,薩利安家族的法蘭克尼亞也在隨後被各路諸侯瓜分殆盡,一個曾經強盛無比的王朝就此無聲無息的消亡了。
當然,這其中自然少不了威廉的推波助瀾,否則神聖羅馬帝國即便再亂也不會像現在這樣徹底失去控製,而是會像以往那樣通過選舉重新選出一位能夠服眾的貴族成為新的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