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石,京都電影學院教師,演員......身為老師,溝通能力必然不差。同時,他與主持人何靈的關係很好,圈內傳言,兩人在京都的住宅屬於同一個小區,同一個樓層的對門,兩人閑來無事經常串門,關係很好,所以配合在一起,應該會有相當不錯的化學反應,再加上一身不俗的廚藝,完全符合要求......”
......
“彭昌,演員......”
......
“張子玲,新生代小花......”
.......
翻看著麵前一張張的簡曆,特別是看到其中一些與前世記憶中有著七八分相像的演員時,就更讓李浩有種別樣的感覺。
特別是在看到其中一些人的時候,李浩的腦中已經不由的浮現了另一檔與《三時三餐》有著眾多相同元素的綜藝節目——《向往的生活》。
這些讓他感覺有些熟悉的演員、明星,便曾經是這檔節目的靈魂人物。
前世的李浩,算的上是一名綜藝愛好者,可能也是因為生活壓力太大的緣故。對於能夠讓他放鬆心情的綜藝節目,有種特別的偏愛。
不管是國內的,還是國外的,隻要是看起來能夠讓他舒緩壓力的,來者不拒。
《三時三餐》
就是在當時,進入到了李浩的視線之中。
這檔綜藝是標準的慢節奏,可能沒有那麼多刻意的搞笑情節,也不想《RM》(跑男)那樣有著激烈的對抗。
這檔節目的生活感濃重,同時就如同名字一樣,節目的內容,講的便是一日三餐,對於做飯、吃飯的內容,在整個節目的時間比列中,占了相當大的比重。
不了解情況的人,可能會覺得無聊。
但是真正看起來的話。
恰當好處的配樂,清晰而精致的畫麵,再加上一些家長裏短的小情節,那種不需要特意營造,自然而然的溫馨感,讓那個時候的李浩,很是沉迷。
反觀《向往的生活》,雖然同為慢節奏的綜藝節目,同樣是以田園風起步,但除了最開始的時候,慢慢的對於做飯的描述就並不是特別的詳細。
而是如同節目的名字一樣,側重於‘向往’與‘生活’的內容。
交流談話,逗鬧打趣,有時候還帶有一定的采訪、宣傳性質。
兩檔節目,有相同也有不同。
各有優勢,各有特色。
當然李浩在想到這些的時候,並不是在做什麼取舍,畢竟如今的這個世界中,直到現在都還沒有人開發拍攝這種類型的節目,作為先行者的李浩,完全可以將兩檔節目的優點融合到一起。
現在的他,隻不過是單純的感慨而已。
“就他們幾個了。”
將這幾個令他熟悉的人物挑選出來,進行標記,“盡快進行聯係,現在的時間已經是11月底了,如果中間沒有意外的話,我希望能夠在新年之前,完全全部的準備工作。”
看著李浩挑選出來的幾個人,將這些人的名字全都記下,許青山點了點頭,“明白。”
接下來的討論,便是一些細枝末節了。
所用的時間並不是太久。
“月牙島那裏的修繕與改造工作,由我親自監督,青山你接下來的任務,除了確定嘉賓的合同之外,就是繼續補充劇組的工作人員,從攝像到現場的劇務,隻要是你覺得能力適合的,可以直接招收進來。”
既然已經設立了綜藝製作部門,僅僅一檔《三時三餐》,肯定是沒有辦法滿足李浩的野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