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因如此,和兩位隊友一起嘻嘻哈哈、評論過外界的一些傳聞,龍雲對自己和蘇雪、上官淩的關係避而不談,他吩咐劉威找楊穎一起分揀戰隊收到的求職、意向郵件,從中找出比較合適的人選與隊伍來,然後找時間去和“壬辰”的陳經理談。
如果經過論證,有了一套具體方案,再由自己去找那位校花總裁說一說:
“……總之,這事情就這麼定了;——哦、還有!
除此之外,有一個事我才想到,劉威,既然全國選拔賽的賽製是那樣,咱們‘宸龍’缺人手,那戰機豈不是也會有缺口?”
說話間想到了這一層,龍雲話裏還帶著點焦慮,他此前模模糊糊的想到過這個問題,不過回國後一直忙著準備過春節,多少天來都和兩個女孩膩在一起,現在說到參賽安排才重新拾起來考慮,感覺這事情似乎還挺棘手。
“全國選拔賽”,既然層次更高一級,賽程安排就和預選賽差別很大。
最起碼一點,從賽製安排來看,每一支參加全國選拔賽的戰隊,都至少需要有四名選手、四架戰機才能完成比賽。
關於全國選拔賽的賽程賽製安排,年前和劉威、邊超等人一聚時就聊起過,後來龍雲也上網查過相關頁麵,不過因為事情太多,他一直沒真正放到心上,現在拿出平板電腦來仔細研究一下,才發現其中的問題何在。
作為大區預選賽後的第二階段賽事,全國選拔賽這一級既然是為組建國家隊而遴選人才。賽製就不再是孤零零的一場決勝負。而是有比較複雜的競賽規則。
簡單說來。對於進入全國選拔賽名單的十支航空競技隊,在接下來大約兩個月的時間裏,每支戰隊都會以事先抽簽所得的結果,先後和其他九支隊伍展開較量,比賽地點也不再集中於一處,而是像職業聯賽那樣分為主客場,具體誰在主場、誰在客場則是由抽簽決定,當然對航空競技來說。主客場的利弊主要還是在氣候、天氣等環境因素上,對選手的發揮並沒有多大影響就是。
具體到每一場比賽,首先雙方會各自派出三名選手,臨時抽簽決定對位,進行三場一對一較量,每場的勝出者可以為戰隊拿到一分。
單挑三場之後,和預選賽的雙機對抗模式不同,全國選拔賽中,每一場較量勝負手主要還在於後麵的多機對抗,一般來說。雙方都會派出四名選手,在比賽空域中和對手進行四對四的編隊空戰。主要目的也不再是擊墜對手、而要努力完成預定的戰術目標,最後按照雙方對抗的結果計算得分。
就比如說,在某一場比賽的多機對抗環節中,某隊以兩架戰機的代價全滅對手、並且完成了戰術目標,就可以拿到四分“擊墜分”和五分“勝負分”,總共就可以取得九分,對手則隻能拿到兩分“擊墜分”;又比如說,某隊擊墜對手三架戰機,自己無一損失,卻讓對手完成了戰術目標,那麼就隻能拿到三分,對手卻可以拿到五分之多。
很顯然,在這樣一種規則下,全國選拔賽的賽場上,前麵三場單挑對抗的勝負對最終結局並無太大影響,哪怕一方全勝、也隻能拿到三分,如果團體對抗落敗,最後的分數也很可能不如對手拿得多。
這種賽製,聽起來是挺複雜,其實就是一種商業運作與競賽公平的折衷。
複雜的計分規則,對每一支參賽隊都是莫大的挑戰,不過另一方麵,和輸掉一場比賽就被淘汰的預選賽複賽相比,全國選拔賽采取的是“總積分製”,戰隊的每一場遭遇賽中,雙方關心的隻是盡量多拿分,至於這場比賽誰拿的分數更高、也就是取得單場勝利,各隊的支持者、讚助方當然十分關注,意在爭取ift名額的戰隊本身卻並不怎麼在意。
說白了,一場比賽,理論上最多可以拿到十二分。
那麼整個全國選拔賽打下來,九場較量,戰隊的最高分數上限就是一百零八,如果每場都全勝的話!
當然,這隻是一個理論值,實際上自ift開展以來,全國選拔賽中的最高分數記錄也不過是七十九分而已,能殺進選拔賽的隊伍,實力都毋庸置疑,要在這種層麵的天空較量裏多拿分數,對每一支隊伍來說都是很不容易的。
好吧,分數什麼的暫時先不管,按照這種賽製,最起碼的,每一支戰隊都需要有至少四名機師、和四架戰機才行,否則沒有辦法打多機對抗;所以“宸龍”的抉擇在於,隊員可以從大量報名者中遴選,但是戰機的問題怎麼辦,是從其他戰隊租用兩架用一用呢,還是再去找大老板出錢買兩架“猛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