麵對不肯返場的欽陵,狄光嗣雖然鬱悶,但他也知道見好就收,適可而止的道理,並沒有再行追問。
隻是一臉嚴肅地說道:“真是沒想到,貴使竟然如此坦蕩瀟灑,倒是令小子我刮目相看了!”
欽陵一聽狄光嗣這話,頓時翻了個白眼,心下忍不住嘀咕道:“怎麼會有這麼一個跅弢之人,我都已經認輸了,你還有必要說這種得了便宜還要賣乖的話嗎?
不是都說,大唐俱是胸懷廣大,行事磊落之人,怎麼會選出這麼一個混不吝的小子,竟會如此斤斤計較,睚眥必報,得理不饒人!”
欽陵怎麼想的,狄光嗣不知道,不過他見欽陵麵色不善,沒有答他的話,也能猜出個八九不離十。
你欽陵和吐蕃為什麼會丟麵子?還不是因為你們貪得無厭,妄圖合法占有大唐屬地吐穀渾;
你欽陵代表吐蕃向大唐提出三個回合的賭局,試圖趁大唐無暇西顧之機,侵占本不屬於吐蕃的吐穀渾故地,為此,你們費盡心機,絞盡腦汁,以頭搶地般想出了三道刁難大唐的所謂難題;
現如今呢,被你們寄予厚望的三道難題中的前兩道都被我這個不知道哪裏來的毛頭小子給解開了,而且是不費吹灰之力,易如反掌地解決。
你們有什麼好抱怨的?
再有,前兩題是我這個毛頭小子勝了,更是我大唐勝了,從古至今,勝利者都有嘲笑與蔑視失敗者的資格;
更何況,狄光嗣本就是一個“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定連本帶利地犯回去”的主,根本不可能輕易放過奚落吐蕃與欽陵的機會!
所以,你欽陵和吐蕃有什麼資格叫屈啊?
都是你們咎由自取的罷了!根本怨不得旁人一分一毫。
正因為如此,狄光嗣一點也不同情欽陵。
------
吐蕃正使欽陵的主動認輸,正式宣告大唐又勝了。
皇帝李治當然很高興,皇後武氏也是笑容滿麵,大唐的文武高官心情也都很舒暢。
第二回合總算結束了,前前後後大約經過了一個時辰,此刻,辰時已過,巳時剛至,第三回合即將開始。
一通鼓響完,欽陵麵向上首,對皇帝李治與皇後武氏說道:“大唐皇帝陛下、皇後殿下,吐蕃使臣欽陵已經將第三道難題準備好,不知是否可以開始?”
坐於上首的皇帝李治與皇後武氏互相對視一眼,頷首同意。
欽陵得令,趕忙吩咐屬下下了高台,跑向那個被幃布遮蓋的神秘建築物。
沒過多久,遮蓋的幃布應聲而落,露出了一個高高的,尖尖的,下麵粗,上麵細,層層遞進的木製建築,狄光嗣盯著看了好一會,他也是到此刻方才知道,這建築物的真正模樣。
高台邊的長安百姓也終於見到了傳聞多日的神秘建築物,這建築物雖是木製的,卻很是高大,還很雄偉,隻是他們弄不明白的是吐蕃為何要花費如此多的人力和物力,來修建這麼一個木製建築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