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錯,狄光嗣出的主意就是把吐蕃正使的零花錢給榨幹,總歸一句話,不能讓吐蕃白白使用大唐的力役。
上官儀與閻立本二人一唱一和,給欽陵報出了一個銀9000兩的數字,合90貫錢,56斤4兩金;
七天花了90貫,就算是對於欽陵本人來說,也都著實不是一個小數子,所以欽陵當然不可能乖乖交錢。
這不,你看他開始裝蒜了,“上官侍郎,閻尚書,本來90貫錢也不是什麼大數字,我貴為吐蕃使者,自然也是拿的出的;
隻是大唐此舉,實在是有失大國風範!”
欽陵將了大唐一軍。
上官儀與閻立本聞言,互相對視一眼後,俱都笑了起來。
因為這個問題,早就在他二人的預料之中,準確的說,狄光嗣作為一個局外人,早就將欽陵可能的反應及對應的說辭告訴了上官儀,而上官儀也早就與閻立本“演練”過了!
上官儀道:“使者,此言差矣!我大唐府兵皆是來源與我大唐百姓,我大唐護佑百姓身家性命安全,百姓番上戍邊理所當然;
那麼,敢問吐蕃對我大唐百姓有何恩惠?我大唐百姓又有何義務替吐蕃服力役之征?”
上官儀說著說著就起身離開座位開始踱步,並開始大聲質問吐蕃使者欽陵,一本正經,異常嚴肅。
欽陵無語了,因為他知道上官儀這個說法他無法回應,也不能回應。
於是乎,他將目光轉向了閻立本,“閻尚書,延攬幾個將作監的匠人又為何會花費如斯?”
閻立本先是讓上官儀回座,然後迎著欽陵問詢的目光,開口道:“使者,此次要重新從民間征召的並非是簡單的幾個匠人,而是百餘位高手匠人;
否則,你說的那奇怪建築根本不可能在七日之內完工,當然,使者若是不怕延誤工時,就當我沒說;
更何況,大唐先太宗文皇帝曾以‘水與舟’的關係來比喻‘民與君及社稷’之關係,故我大唐一向‘重民氓,輕君與社稷’;
所以我大唐朝廷不會濫使民力,現使者要求七日之內將一座20丈上下的奇怪木製建築完工,非高手匠人不能完成;
還有,使者莫要忘了,你還要求建成之前,用幃布遮擋,這所需的幃布和木料,大唐已經免費提供給你吐蕃使用了。
我大唐已經仁至義盡了,使者倘若還有諸多問題,豈不是欺人太甚?”
閻立本洋洋灑灑說了一大段話,後麵更是厲聲斥責,好不霸氣,好不威武!
欽陵還是無語,他不是不想反駁,關鍵是上官儀與閻立本二人說的話很有道理,很是冠冕堂皇!至少乍聽之下是這樣的,他無法反駁。
加之,欽陵所能依仗的決勝之局,就是七日之後的那第二、第三局,所以,他別無選擇,隻能爽快的掏錢。
而且,他堅信,第三局吐蕃必勝無疑!!!
場中的氣氛一時竟有點尷尬,良久之後,欽陵開口道:“上官侍郎,閻尚書,你們提的條件,隻是希望二位承諾的府兵士兵與高手匠人能夠及時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