質疑欽陵的當然是狄光嗣,欽陵聽後,反問道:“是何條件?快快說來!你磨磨蹭蹭,莫非還是在拖延時間!”
狄光嗣擺擺手,“非也,非也!使者此言謬矣!小子我認為,這次的所謂‘唐蕃賭局’一點也不公平!
在我看來,吐蕃遣使單方麵提出要在吐穀渾的河源赤水地區放馬牧羊,這吐穀渾本就是大唐屬國,我大唐當然不允;
吐蕃就決定趁大唐無暇西顧之機,有所作為,便費盡心思想出三大難題,說什麼隻有我大唐成功破解三道難題,吐蕃才不會繼續要求在河源赤水地區牧畜;
隻要我大唐有一道難題沒有成功破解,我大唐就輸了,就得允許吐蕃的無禮請求。
吐蕃此舉實在是趁人之危,用心不良,小人行徑,難登大雅之堂!”
欽陵見狄光嗣三言兩語便將吐蕃的真實用心,暴露在光天化日,朗朗乾坤之下,麵色很是不善,出言喝道:“你這小子不要以為大唐就你一個聰明人!你休要憑空汙人清白,我吐蕃不是你說的那樣!
如果,此次賭局真的那麼不公平,大唐又為何會答應呢?”
欽陵的聲音越說越低,底氣很是不足。
高台上的其他人聽著狄光嗣與欽陵的一問一答,頓時就覺得這場中二人皆非凡品!
為什麼呢?
吐蕃的用心,隻要是思維正常的人都能識破,明眼人也都知道吐蕃的要求不合理,大唐與吐蕃之間的賭局更是不公平。
但稍微有點地位,有點常識的人,都不會像狄光嗣一樣,當著吐蕃正使的麵直接戳破,讓處於“攻勢”的吐蕃下不來台,更有可能使唐蕃之間的關係徹底破局,一發不可收拾。
誰也承擔不了這個責任!誰也不敢去承擔這個責任!可偏偏這個狄光嗣敢這麼說,也敢這麼做!
至於欽陵,你怎麼好意思說出“汙人清白”這幾個字的?
你吐蕃是什麼貨色,你自己心中一點×數都沒有嗎?你駁斥狄光嗣幾句也就罷了,你怎麼還能有臉反問回去呢?
果然自古以來,要臉的人都幹不了“使節”這一行。
欽陵沒有理會眾人異樣的目光,在一句不是很有底氣的反問後,終於說了句敞亮話,“小子,你有什麼要求就直接說,不要拐彎抹角的;
隻要你提的要求不是太過分,我盡量答應就是!”
欽陵再也不想和狄光嗣掰扯下去了,天知道狄光嗣這張“開過光”的嘴會說出什麼話來!
狄光嗣見欽陵難得爽快一回,一邊點頭一邊對欽陵說:“既然使者如此爽快,我大唐就不客氣了!使者請回頭看!”
狄光嗣用手一指,就將欽陵和高台上下的一幹人等的目光都引到了高台一側。
原來,狄光嗣讓太子李弘幫忙準備的東西,李弘已然備妥。
包括欽陵在內的眾人,順著狄光嗣手指的方向望去,高台一側的廣場地麵上整整齊齊地擺著幾十個盛糧食的小釜;
那些小釜,一個有將近三十升的容積,每兩個小釜之間的距離為三尺,一列擺八個,一行也擺八個,共擺八行八列,計八八六十四個小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