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一萬年太久!”(1 / 2)

“回正使的話,具體的數字我等幾人俱都無法準確算出,因為愈往後麵數值就愈加可怕!這···這所需粟米···我吐蕃是斷然拿不出的!”

欽陵的一個屬下,戰戰兢兢,躲躲閃閃,終於說出了一個可怕的事實。

但欽陵似乎根本不信,他聽著屬下如此“汙蔑”“看輕”吐蕃,當下就怒從心頭起,爆喝道:“住口!你竟敢如此大滅我吐蕃的威風!”

“回去再找你們幾個算賬,些微小事都能辦成這樣,你們也太沒用了。”

欽陵甩下一句話後,便親自走下高台,他準備親自下場,計算所需放滿六十四個小釜所需的粟米量。

欽陵下台了,留在台上的人卻更加奇怪,按理說,能跟隨欽陵前往長安出使的肯定不能是庸才,可是他們怎麼連這些許粟米都無法準確算出呢?

真實奇哉怪也!

一些自詡術算還不錯的,便開始在心中默算,算著算著他們就算不下去了,因為算到中間時,這個數就已經非常大了;

雖然一粒粟米的質量不重,但如此巨大的數值,最終的結果也定是個可怕無比的數字!

高台之上有不少人已經發現了這個事實,所以他們看向狄光嗣的眼神中又多了些許意味深長。

又差不多一炷香時間過後,欽陵回來了,麵沉似水,僵硬無比,他甫一上台站定,就躬身對皇帝李治說:“大唐皇帝陛下,我吐蕃對於術算一道不甚精通,算不出具體需要多少粟米。請大唐明示數值!”

欽陵抱著一絲僥幸,他認為大唐應該也沒人能輕易算出具體數值。如果真是這樣,那他就可以此為由狡賴一番,是你大唐自己無人能夠算出數值的,願不得我吐蕃不給,因為我不知道要給多少!

有理不?反正欽陵覺得有理!

欽陵說完後,心虛地用眼角餘光瞟了旁邊的狄光嗣一眼,唯一的變數恐怕就是他了!

不過欽陵注定是要失望的,因為皇帝李治釋放了一個大招:來人,放狄光嗣!

李治對狄光嗣說:“狄小子,你來!”

狄光嗣略微有些不忍地看向欽陵,自己接下來的話,可能又要讓他受一回傷了。

“使者,這個具體數值就不勞使者憂心了,我大唐能得出它人又很多,但為了節省時間,還是由我來說吧!”

狄光嗣這句話說得冠冕堂皇,但卻使高台上和高台附近的一些人臉上火辣辣的,還略微有點酡。

欽陵聞言,心態欲崩,怎麼哪都有你呢!

你怎麼還不回家,狄光嗣,你娘親喊你回並州老家吃飯呢!(預告一下:並州篇,狄光嗣要回老家了。)

“你說!”

狄光嗣毫不客氣與手軟,“其他的先不管,我先說一下,最後一個小釜裏所需的粟米粒數,其實就是六十三個二連續乘積,得到的數字是:九二二三三七二零三六八五四七七五八零八!共十九位!”

聽完狄光嗣報的這個數字,所有人又再一次驚掉了下巴!

狄光嗣報的這個十九位的數字,不要說讓人算,就算讓人讀出,恐怕有人都做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