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劉宋名將檀道濟(1 / 2)

檀道濟,東晉和南朝劉宋名將,宋武帝劉裕的顧命大臣,宋文帝劉義隆誅殺另外三位顧命大臣後,擔憂檀道濟用兵自重,遣使殺之,北魏聞之,大呼“自壞長城也”!

檀道濟入《十七史百將列傳》,武廟配享有其一席之地,其所編“三十六策”更是後來家喻戶曉,流傳甚廣的“三十六計”之前身,史稱“檀公三十六策”。

南朝名將本就為數不多,除卻檀道濟和“白袍小將”陳慶之,也沒什麼能拿得出手的,檀道濟屬劉宋,陳慶之屬蕭梁。

檀道濟不拘泥於成規,用兵靈活,常能有出人意料之舉。

這一次,檀道濟便決定前進出擊,將敵水軍消滅於黃河之上,使蒲阪對麵的步騎兵無船渡河,更無法攻破蒲阪津。

“來呀,傳令升帳!”

三鼓集結之後,檀道濟分派將令,五千人堅守蒲阪城不動,留下五千水軍在蒲阪城附近的黃河水麵來回晃蕩,剩下一萬水軍全部出動,沿黃河順流而下,東向直趨敵軍。

憑借訓練有素的東晉水軍,在人數占優的情況下,若是還無法打敗臨時湊起來的敵水軍,那麼蒲阪津丟得不冤。

狄光嗣和檀道濟的兩支艦隊相向而行,不過半日功夫,就在黃河上碰頭了,檀道濟居上遊,狄光嗣駐下遊,兩支艦隊相距幾十裏,艨衝艦若是馬力全開,一炷香功夫便可跑完。

狄光嗣乘著天色尚未晦暗,偷偷沿著黃河北岸上溯了幾十裏,偷偷去觀察了一番敵情。

檀道濟率領的東晉水軍無論是艦隻的大小,還是水軍的業務熟練程度,都要強於狄光嗣東拚西湊的八千水軍,這麼一看,狄光嗣隻覺壓力山大。

是夜,黃河沿岸出現了兩座水寨,各安其分,互不侵犯幹擾,兩座水寨周圍也都有無數快騎、哨船來回巡邏,以備敵方偷襲。

檀道濟水寨中,無數將領圍坐在一起,躍躍欲試,紛紛請戰,在手下將領看來,敵水軍就是一隻弱雞,消滅其易如反掌。

啪一聲,檀道濟拍桌怒吼。

“輕敵驕兵乃是大忌,爾等怎敢如此?”

檀道濟驟然發怒,屬下將領頓時噤若寒蟬,不敢再出聲言語。

“爾等難道忘了,敵水軍的統帥是誰?爾等又可還記得,數日前黃河洛水交彙處那詭異的一幕?勢單力孤的一個人輕輕鬆鬆衝出了一支艦隊的重重封鎖和層層包圍,而就是這個人率領著曾經攔截他的水軍成了爾等的對手,爾等還敢輕敵乎?”

檀道濟苦口婆心,說得屬下將領心悅誠服頓時就收起了輕敵嬌己之心。

狄光嗣的一番光輝事跡,神神鬼鬼一渲染,不脛而走,短短幾日之間就傳遍黃河兩岸,更是傳到檀道濟屬下這些將領耳中。

雖然他們不太相信,畢竟傳說太過玄乎,也太過誇張,怎麼聽怎麼像神話傳奇,但是這些將領心中不免嘀咕,那個傳奇的少年可是唐人,兩百年後的唐人。

兩百年間,滄海桑田,風雲變幻,誰又能保證不會發展出新的作戰模式和戰法呢?說不定還有什麼秘密武器呢!

檀道濟見一眾屬下將領終於收起輕視之心,很是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