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五回 狄光嗣中伏哇血,勇常之星夜定計(1 / 2)

黑齒常之的憤怒咆哮聲言猶在耳,狄光嗣卻已失覺倒伏,虧得武則天眼疾手快拉了一把,才免於隳地。

黑齒常之縱馬,自武則天手中搶過昏厥的狄光嗣,一揮馬鞭,雙股緊扣馬腹,縱馬疾馳,飛回渭北大營,不敢稍待。

大部緩緩離去,呂布自願斷後,人中呂布手持方天畫戟,挾著大唐皇帝李治,騎在赤兔馬上,雖身著馬夫陋衣,周身煞氣遮掩不住。

怒目圓睜,發指乎天,目見大部走遠,在景曜門對城樓上的李積等人一頓叱喝。

甫初始時,李積探聽得呂布身份,竟圖示功名厚祿以誘使其釋放皇帝李治,呂布聞其言,意稍動,但以“七彩煙花”者以問李積,李積懵對,不知所雲,呂布始及憶貂蟬,貂蟬與秀兒結金蘭之義,秀兒與狄光嗣關係匪淺,以妻為命的呂布怎會如李積所願,當即發三箭以明其誌,一箭中李積帽幘,一箭中景曜門匾,還有中最高處的“唐”字旌旗者。

大笑聲中,赤兔馬一如在承天大道上奔馳著,奮蹄而飛,夠奔渭北大營,李積等目光杳冥之處,僅餘淡淡乎而黑不可見之煙跡。

黑齒常之載狄光嗣回營後,急忙延攬隨扈軍醫替狄光嗣診治,眾女軍醫拔箭看畢,皆搖頭以對,間或有人言矢尖淬毒,劇毒攻心,彼等醫術淺薄,不負杏林之望,亦不敢擅治。

女軍醫言語中突發嗚咽之聲,一而十,共情也,狄光嗣父母雙親甫付桑梓,大好兒郎頓失其怙,未及稍歇,己身又罹毒而命危,怎不聞者傷心,聽者涕淚。蓋狄光嗣平素對“隨扈軍醫隊”照看周至,極盡關懷之能事,既能全女兒巾幗之報國赤心,又使其免受**流氓之侵擾,女軍醫烏何能不感其事,憾其遇,恨老天不公,閻王瞎眼!

黑齒常之囑咐女軍醫輪流代為照看狄光嗣,自去主持大事。皇帝李治聞狄光嗣昏厥,先喜形於色,再愁眉不展,終喜樂不可持,苦笑不可控,虧皇後武則天在旁愛撫,李治方沉靜,黑齒常之掀簾而來。

武則天見黑齒常之,思及曩昔以“天雄軍”托之,意在製衡狄光嗣也,孰料黑齒常之反變節委身於狄光嗣,任其驅馳,慍惱非常,當即質之曰:

“將軍何來?曾憶疇昔之重托乎?將軍烏得改姓也?黑齒之姓不複存,今之姓氏,狄乎?李乎?”

黑齒常之斂色對曰:“常之舊姓黑齒,未曾棄也!皇後其出言不當乎!小公子神采風流,天慧覺遠,立氓於心,常之敬之,佩之,而追隨之,毋需改姓佚名!”

武則天對曰:“將軍七尺之軀,何甘當一小兒牛馬?”

黑齒常之正色未怒,曰:“小公子驅策縱橫,常之甘之如飴,皇後休要煞費苦心!”

黑齒常之轉身離開,吩咐將皇帝李治與皇後武則天分別關押,等狄光嗣醒轉,再行區處。

黑齒常之繼而巡營各處,見各班各崗俱各司其職,暗歎狄光嗣治軍之法成效顯著矣,亦更為狄光嗣之遭遇而唏噓不已。未幾,巡營已畢,黑齒常之往視狄光嗣,症狀如故,未有好轉之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