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於思晶人會不會除超級母艦外,再派出更多太空艦隊來強推人類?如果思晶人真有那麼多星艦來組成艦隊,那麼它們又何必搞出那麼多質量投影來混淆視聽呢?質量投影確實是一種不錯的戰術選擇,但是使用過於頻繁,不正是因為思晶人艦艇數量不夠,實力不足的原因麼?
不管思晶人怎麼考慮,怎麼做出決定,GDI這邊當然是不可能在一旁等著、看著。隨著己方戰鬥空間站的到來,GDI軌道防禦艦隊進一步加強了對眼前之敵的攻勢,原本躲在戰巡艦身後使用用主炮,時不時發射一些魚雷進行支援的希格拉級驅逐艦,開始加速向前,以多艘集火一艘的方式,快速清除著思晶人那些毀滅者炮艦,並為戰巡艦提供更多的防空火力。
與GDI軌道防禦艦隊交戰的這支思晶人艦隊,本就因為一開始受到魚雷打擊而損失了幾艘真實星艦,之後在艦隊還沒有完全從蟲洞傳送出來便與人類艦隊展開了交戰後,損失進一步增加,尤其是GDI軌道防禦艦隊在與之展開艦隊戰後,主要火力都集中在那些做為主力艦隊的行星突擊母艦身,並連續擊毀多艘行星突擊母艦,導致思晶人這支艦隊僅有少量太空戰鬥機被發射出來,沒能對GDI軌道防禦艦隊形成防空壓力。
現在,哪怕是沒有經過GDI球形戰鬥空間站的主炮打擊,盡管所有星艦都已陸續脫離蟲洞參與到戰鬥中來,但這支思晶人艦隊的規模也已經嚴重縮水——十艘行星突擊母艦僅剩四艘,四十艘毀滅者炮艦有二十艘被證明是質量投影虛假星艦,另外二十艘也有十一艘被擊毀。
而GDI軌道防禦艦隊雖然也非毫發無損,他們也損失了七艘希格拉級驅逐艦和一艘科迪亞級級戰巡艦,另有兩艘科迪亞克級戰巡艦和六艘希格拉級驅逐艦失去戰鬥力,癱瘓在太空中,等待戰鬥結束後友艦將他們拖回去進行修理。
雙方的損失差距大的驚人,甚至超過簾初鐵鷹與思晶融一次交戰時產生的損失比例,這除了因為GDI艦隊所屬星艦在不斷的戰鬥後,有針對性的進行了各種改進以提升各項性能(包括做為護衛炮灰用的希格拉級驅逐艦也在改進範圍內),使得人類星艦在性能上不斷增強,已經不再是當初剛出現時那樣的飛船了——每一次返回母港修整,對於人類的星艦就是一次裝備係統升級。
反倒是思晶人自己,因為它們本是一幫逃難而來的星際難民,人口嚴重不足的它們,本身也缺乏合格的頂尖科學家,就算對自己的星艦進行改進,也不過是拆東牆補西牆的減少星艦上某項能力而提高另一項能力,技術升級的頻率也不及人類方麵一年升級多次,導致最後性能改進頻率上完全不能同人類相比。
這支艦隊,思晶人似乎已經打算放棄了,追擊GDI的那支艦隊此時已經停止追擊,直接在艦隊身前打開一個蟲洞後,全隊鑽進去離開了戰場。
與第二支GDI直屬艦隊還有戰鬥空間站交戰的另一支思晶人艦隊,情況也沒有好到哪兒去。雖然它們與戰鬥空間站,還有護衛的艦隊交戰距離並沒有GDI軌道防禦艦隊對付的那支思晶人艦隊那麼近,但同樣是在磁軌炮有效射擊距離之內(特指磁軌炮炮彈命中率較高距離),它們的損失同樣慘重,麵對的對手卻更加強大。
思晶人星艦發射的等離子能量團/能量束在命中那座巨大戰鬥空間站時,包裹著高溫等離子體的能量團/能量束大多數卻在還沒有接觸到戰鬥空間站的外殼表麵的時候,或是被無形的能量場彈開,或是出現了嚴重的折射現象,甚至還出現了一些能量散逸現象,就算有成功擊中戰鬥空間站外殼的,也隻是在其表麵燒出一個淺坑來,並沒有在地麵作戰對會人類坦克、裝甲車一樣,一炮就燒出一個大洞。
而戰鬥空間站的離子炮炮火還擊,看上去雖然降低了威力,卻在射速有著極佳的提高,隻消幾炮,就能輕鬆過載一艘有著完整護盾的行星突擊母艦,然後再打上幾炮,一艘全新的思晶人行星突擊母艦,要麼炸成幾截變成宇宙垃圾,要麼就完全失去戰鬥力而癱瘓漂浮在宇宙之鄭
很明顯,GDI這座新出現的戰鬥空間站,是專門用於應對思晶饒。打不動,擋不住,一個戰鬥空間站甚至能單獨對抗一整支思晶人太空艦隊(規模),這個戰鬥力已經不是現場這些思晶人星艦能夠正麵對抗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