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九月初九,重陽登高日,是龍熙帝選定的退位日子。而這日,同樣是太子凃澤登基的日子。是以,達官貴族們,沒有一人選擇今日去郊外登山。即便後院的夫人小姐們都盼望著這麼一個難得可以外出的日子,但有這麼一件大事,也隻得選擇再等明年。

真聖公府也不例外,賈政是正四品的京官,雖說不能出席太極殿,但在殿外候著的資格還是有的。亞爾林這位新鮮出爐的真聖公就更不可能缺席,而因他而有了超品誥命的王夫人和李紈也的前往坤寧宮。

太子妃還未正式被冊封為皇後,仍然住在東宮裏。坤寧宮裏住的是龍熙帝的王皇後,待凃澤下旨封她為太後後,她才會遷入慈寧宮。是以女眷們在今日,也是得進宮拜見她的。

大慶朝除了龍熙帝,母後皇太後和聖母皇太後都是一人。

即便是龍熙帝上位,這後宮裏也隻有一位太後。表麵上說是慶世祖不願外戚把持朝政,是以讓龍熙帝的生母淑妃陪葬。但私底下到底是舍不得讓別的女人在他死後與他心愛的女人平起平坐,還是別的其他原因,也隻有躺在皇陵中的慶世祖心裏才清楚。

龍熙帝與生母的關係雖說不是很親近,但卻也並不遠。

作為皇帝,他能理解慶世祖此番做法的原因。淑妃和甄貴妃都是能夠影響她的人,但甄貴妃是完全依附於他的女人,他的母妃淑妃卻不一樣。聖母皇太後雖說隻在後宮有權利,但後宮和前朝的分別,其實並不是那麼嚴密。

即便宮裏再三的規定不允許私自傳遞消息,但除非貧寒的妃嬪或者宮女,怎麼都會跟家裏有聯係。

淨了身進宮做太監、無後的人,沒幾個能拒絕銀子的魅力。

與其所龍熙帝這麼多年一直對皇後和太子無視,是因為他深愛著甄貴妃,不如說是他以自己的方式在發泄對慶世祖的不滿。他雖然不是嫡子卻是長子,在無嫡子的情況下,立長理所當然。

但當初慶世祖沒到最後時刻,就是不肯安他的心。他經曆了這麼多,而他的四兒子不過因為是嫡子出生就是他一切名正言順的繼承人!所以他無視皇後與太子母子,雖說沒有明麵上的打壓私底下卻是動作不斷。而他更是給其他兒子撐腰,讓他們心裏升起對太子的不滿。

如今一切都塵埃落定,看著跪伏在自己腳下,等待著自己將隻能皇帝能戴的配有東珠的夏朝冠給他戴上的凃澤,龍熙帝更是思緒萬千。

這幾個月這個兒子的表現讓他無話可說。按說他從來都未教養過太子,東宮詹事府的人也都是他專門安排的,還有平時他交給太子的差事都是不打緊不重要的,太子應該對政事不該如此上手得快才是。

但偏偏,太子卻是如此優秀。

這讓龍熙帝在懷疑的同時,不得不安排人手調查一番。也正是這一番調查,才讓他知道當初他的父皇慶世祖或許對他,並非是如他所想的那般沒有絲毫父子情誼。

他那位不得他喜已有四十六年的皇後,出身並非他所以為的四品翰林而已。

琅琊王氏……

雖說他打心底裏對世家不喜,但琅琊王氏的教養他也不得不讚一聲。若非有琅琊王氏的底蘊在那撐著,他哪裏會有這樣出色的太子。

會給他指這麼一位王妃,慶世祖考慮得已經足夠了。表麵上王皇後看上去並不打眼,但內裏確實不凡。隻可惜他年輕的時候太過年輕氣盛,沒能發現王皇後的美好。

若是當初他肯多靜心一點,或許今日的一切,都會有所不同?

感慨萬千的將自己頭上的夏朝冠取下,龍熙帝輕輕摘下戴在跪在他身前的凃澤頭上。這個盛典,是他作為大慶朝皇帝的最後一個盛典。這十五年來,他雖然不敢說自己是個聖明的君主,但卻也兢兢業業。而之後,這個皇朝興盛衰敗的重擔,都不再由他承擔。

“皇帝,要做一個好皇帝。”

龍熙帝的禪位大典,由這句對凃澤說的話作為終結。而不久後,同樣在太極殿中,凃澤將開啟大慶朝一個新的時代。

****

九月初九過去,有太上皇龍熙帝的大力支持,朝堂平穩過渡,在新年封筆前,就已經全部掌握在凃澤手中。

凃澤的年號為承正,新年開始正式啟用。

在凃澤的年號確定前,曾有禮部老臣上書,言太上皇尚在,這翻年就改年號,是不是太急了一點。結果卻是跟著亞爾林修習魔法忙的不亦樂乎的老聖人被凃澤打擾看了折子,隔日就頒下旨意。

作為退位的太上皇,他一直住在宮裏也不是個事兒。再加上他的妃嬪也不少,如今隻擠在那麼兩個宮殿裏,也實在是含酸了些。是以他正式帶著除太後之外的妃嬪一同來到京郊的皇家園子裏,這園子是慶世祖在世時開始修的,曆經三十來年,如今已經是聞名全國的皇家園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