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下了馬車,剛剛走進皇家園子側門,亞爾林就忍不住蹙眉。
剛剛在門外他沒注意,不過也發現門邊掛了不少紅燈籠。這進了門,更是看見這樹上掛滿了紅緞帶。這日不過是他收忠誠王爺為記名弟子的日子,有必要弄得這麼火熱隆重麼?
又不是新年。
幾千年養成的警惕讓他放出感知,然後在感知到園子龍熙帝住的正院情形後,忍不住腳步頓了頓。
看那正院的各種安排,這次的排場還真是不小。閉關前他讓王威給後來投拜帖的主子們傳的話,殺傷力還真是不一般。
沒辦法,尼斯大陸的師徒關係雖然也很嚴謹,但卻不能與大慶朝這邊相比。光是那“一日為師終生為父”一句話,就足以說明師父在徒弟生命中的重要性。
亞爾林早就決定要將皇族這代比較重要的親王郡王等都收到門下,能夠一次性就搞定的話,那是再好不過。想想拜師儀式上的三跪九叩,就算他是被跪拜的那個人,茶水喝多了,也會尿急的好吧!
龍熙帝十三個兒子,除了登基為承正帝的太子,其他可都是有修習魔法天分的。龍熙帝如今跟著亞爾林走上修煉的道路,長命百歲不是問題。有他看著,凃澤再怎麼看這些兄弟不順眼,也不可能真的下殺手。
頂多就是不給他們實職,隻能做富貴閑王罷了。既然這樣,亞爾林收他們為徒可以說是一箭雙雕甚至是一箭三雕的事。有皇族在後麵支撐,他的成神之路也會少很多彎路和麻煩。
之前他也算是給足了承正帝顏麵,在他沒有開口同意前,這些皇子王爺們可都跟沒頭蒼蠅一樣。就算他們知道龍熙帝和承正帝肯定修煉了什麼,卻也隻能是猜測。
至於承正帝的滿意程度,看今日正院裏,除了他的嫡長子外其他隻要會說話的皇子都在,就能看出了。
看來這位皇帝不願他的兒子走上他的老路,不管是成為磨刀石還是被磨的那把刀,想要有個好結果都不容易。既然這樣,不如從最開始就選擇一個來繼位。如果皇族們都跟著亞爾林走上修習魔法的道路,就算坐在皇位上的皇帝能力不足又有何關係。
有那麼多魔法師做後盾,這個王朝的未來足以期許。
不過對這個王朝的各個皇帝來說,到不一定就是好事了。沒有那個天賦還好,要是有天賦卻因為要繼承王位而不能修煉魔法,不注重心性方麵的教育和培養的話,肯定會出大問題。
隻這事亞爾林能想到,承正帝這位在皇家長大的皇帝肯定更明白。沒見最近他都直接將自己的嫡長子隨時都帶在身邊麼,就是在養心殿批折子的時候,這位嫡長子也都隨侍在側。
承正帝有出身琅琊王氏的皇太後教養,他的兒子卻沒這個好命。他的太子妃雖說也是龍熙帝精雕細選挑出來的,但也不過是表麵風光罷了。不是說曾經的太子妃如今的皇後不好,她也是名門貴族大家閨秀出身,掌家交際這些也都是擅長的。
隻就是政治眼光和眼界這方麵,實在沒辦法和王太後比。這是出身和成長環境的問題,並非靠後天努力就能追上的。硬要說來,這皇後連曾經的三皇子妃都比不上。
甄貴太妃一係確實在龍熙帝那裏是榮寵不衰,前麵兩個成年兒子的正妃都是出身看上去不顯眼,其實卻是做王妃的最適合人選。就像當初慶世祖給龍熙帝選的王皇後差不多,雖然她們都比不上王皇後背後的千年世家,但比起一般的貴女,也可以說是雲泥之別。
如今朝中已經有了承正帝不久就要立太子的風向,而這太子,明顯肯定就是太子的嫡長子沒錯了。
這個消息雖然讓眾臣對沒了從龍之功有所遺憾,但這樣也是好事,至少他們不用站隊去博富貴,甚至因此自己送命不送,還將全家甚至全族的未來都給葬送。
不是說立了太子就真的安枕無憂,但至少看承正帝的態度,這太子登基是跑不了的。承正帝同龍熙帝,雖說是父子,但執政理念和對待後代的態度上,都可以說是截然不同。
龍熙帝一直偏寵甄貴太妃一係,承正帝卻是後宮雨露均沾。尤其在麵對嫡子和庶子時,態度也有所不同。當然,他也沒有隻寵愛嫡子而忽視庶子,而是對他們的培養方式完全不同。
嫡長子眾人一看就知道接受的是帝王教育,而其他皇子,要麼走賢王路線,要麼就是閑王。當然,還有將軍這個選項,不過承正帝不介意不代表他的嫡長子不介意。是以要走這條路的話,承正帝讓他的兒子直接去找他們大哥自己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