憑什麼他不能繼續參加科舉,這些賈家子弟卻可以?!族裏設立族學讓他來教他們,還給他們月例銀子和筆墨紙硯,當初的他在嫡母下麵想要讀書時多麼不容易的事!

賈代儒將所有的心血都放在了自己的兒子身上,偏偏兒子身體不怎麼好,根本沒法回金陵參加科舉。還好,雖說兒子兒媳都早亡,也還給他留了個孫子賈瑞。賈代儒就這麼個獨孫,當作心尖尖寵著也不為過。

賈家族學由這樣的人負責,能有什麼好?結果自然就是這麼多年過去,賈家除了賈敬這位進士,也就亞爾林這個舉人了。而且這兩位,也都未曾在賈家族學念過書,都是請西席在府裏單獨教授。

到了現在,賈家族人們根本都沒想著靠賈家族學進學,隻是想著能學著識字,以後給別人做長房或者是掌櫃好討生活罷了。還有更多的,則隻是想著混族學裏中午那頓飯和銀子罷了。

賈敬特地選了個日子誰都沒有通知的殺到了族學,隻見賈代儒在台上閉眼搖頭晃腦的念著《論語》,下麵的人要麼睡覺,要麼說話,甚至還有將紙團扔過去扔過來的。

然後,賈代儒失了族學老師這份差事,徹底淪落為跟其他族人差不多,他的孫子賈瑞比起賈家其他人,也並沒有什麼不同。

族學裏的孩童兒郎們則開始了水深火熱的生活,願意念書的,就跟著賈敬重新請來的老師按照進度分班學習,每個月都有一次考試,名次對外公布。連續三次都最後一名,直接退學。

學習的好的也有獎勵,連續三個月都是第一名的,獎勵十兩銀子。

十兩銀子雖不多,但對賈家不少貧困的族人來說已經不少了。總有那麼些上進的人會努力,不僅未來有了期望,還能用獎勵貼布家用,何樂不為。

族學的事,亞爾林也出了點力。新來的老師都是通過他請來的,要不賈家根本就請不來清高的讀書人。當然這些人實際上也不是亞爾林請的,而是請林如海幫忙牽線請來的。

對於做這類小事,林如海這麼幾個月來已經駕輕就熟。即便是有些大材小用,也比抄家滅族的好吧?再說他也有點猜出亞爾林教授宗室子弟的是什麼了,如果是真的話,他也想跟著亞爾林學習!

長生呢,誰能拒絕這樣的誘惑。

在將族學收拾好後,賈敬接下來就是整頓賈家族務。在整頓族務的過程中,他發現寧國府中的下人即便經過賈珍上次的收拾,但仍然有尾大不掉的嫌疑。這也是沒辦法的事,誰讓賈珍根本就沒這方麵的才能呢。

不,應該是賈珍沒有任何一方麵的才能!

對此賈敬也隻能無奈歎息。當初賈珍出生的時候,他剛剛考上進士入翰林院,正是忙碌的時候,哪有時間關心這個兒子。他的妻子在內宅方麵雖說是個不錯的,但教育孩子確實還差了點。

當然,賈敬也不否認自己的錯誤,如果當初他多關心一點的話,或許賈珍就不會是現在這麼個紈絝。即使他不是讀書的料,起碼也能通庶務,並且懂禮義廉恥。

早起賈珍就沒得到他的關注,後來更是娶了妻子的侄女為妻。這兒媳也是不錯的,但可惜同樣也是個不會養孩子的,看看如今的賈蓉就知道!

還好,賈珠改變了賈家一族的命運,他現在也有機會讓寧國府後繼有人。

不,現在是三等將軍府了,賈敬回來後,就讓賈珍上折子將府裏逾製的地方都給改了。也不知道賈珍這孩子倒底是怎麼長的,就算自己不懂,看看對麵的西府都變成一等將軍府了,也該跟著才是吧!

賈蓉這孩子,雖說也不怎麼愛念書,卻是個心思通透的。這樣的孩子如果好好教養的話,前程說不上多富貴,但怎麼也比他爹賈珍那樣做個紈絝強。

賈敬上麵還有個兄長名賈敷,長到八歲的時候因病沒了。賈代化痛心不已,後來從族中過繼了個孩子,繼承賈敷的香火。這賈敷的嗣子身體也不怎麼好,生下個兒子賈薔就跟媳婦一起沒了。如今這賈薔也養在三等將軍府中,與賈蓉頗為交好,也是個不錯的孩子。

賈敬想著兩個孩子一起培養,將來如果出仕的話,也可以互為臂膀。

在將京城的事兒處理得差不多後,賈敬就吩咐妻子和兒媳守好家門,帶著兒子和兩個孫子往金陵去。賈家族人不少,京城這邊不過是榮寧二府分出去的旁係,金陵那邊可還有不少關係更遠的族人。

對於賈家一族的事兒,亞爾林關注一下後就沒在意。賈家一族的嫡支是寧國府一脈,他本就出身榮國府,又從榮國府分家出來,早已是旁係的旁係。這種族中大事,也不是他這個旁係的旁係能參與的。

話轉回來,亞爾林沉吟了一會兒,就對小丫環說:“回去跟老夫人說,她想救就救吧,不會有什麼麻煩。”

那薛家在承正帝那根本就算不得什麼,就算他出手救了他的命,也不是什麼大事。反正承正帝要的已經從薛家那得到了,留這薛家家主一條命,說不得他還能得到更多。

“是,奴婢告退。”小丫環屈膝行禮,彎腰退了出去。

“在小丫頭是誰,規矩還不錯。”亞爾林隨口問道。

宣紙輕輕回道:“她是湖藍的妹妹。”

亞爾林看了他一眼,見他垂手低頭站在一旁,也就笑笑放過。家生子們也有自己的關係網,總會想辦法給自己謀點福利。隻要他們不踩到他的底線,他不介意給他們一些體麵。

不過仆人就是仆人,再體麵也不能越過主子去。

清暉院王夫人得了小丫環湖藍妹妹的傳話,立即讓鳴芳將包好的藥劑給候在外院的薛家人送去。並且如最開始想的那般,讓管家王威派人護送南下。這京城到金陵的路雖算不得遠,但有真聖公府的旗號,當然會更順利些。

六日後,薛王氏拿著忠仆從京城帶回來的藥劑,按照王夫人的吩咐先喂了解讀藥劑,再喂的治療藥劑。而這藥劑確實神奇,剛剛喂下去一小會兒,薛訊就有力氣從床上坐起來了。

“老爺,你總算是好了!”薛王氏喜極而泣。

如果薛訊真有什麼三長兩短,她靠著京城的兄長和姐姐也能讓他們一房繼續坐穩族長位置,但就薛蟠那性子,薛家在他手上哪裏撐得起來,不徹底敗光她就阿彌陀佛了!

“辛苦你了,太太。”薛訊握住薛王氏的手,麵色溫柔。

薛王氏與王夫人的各種糾葛他都知道,這次為了他的病,薛王氏願意向王夫人低頭,讓薛訊明白薛王氏是真正將自己當做薛家人了。

“不辛苦,老爺好就好。”薛王氏有些語無倫次的說。王家對女兒的教養從來不會多好,她能在這個時候表達清楚自己的意思,已經挺不容易。

安撫的在薛王氏手背上拍了拍,薛訊輕聲問道:“太太給我喂了兩瓶藥?”

“嗯,按照姐姐說的,先喂的解□□劑後喂的治療藥劑。”薛王氏遲疑了會兒,才小聲開口。“老爺,你這是中毒了麼?”

薛訊不語,好半晌後才歎了口氣:“太太,這事兒你就別管了。既然你姐姐能送來這藥,也就說明沒問題了。”

薛家之所以在江南有著特殊地位並非因為祖上出過紫薇舍人,更非薛家乃是皇商,而是屬於聖人所有的江南通政司就歸薛家負責。大慶朝的通政司,就如同明朝的東廠與西廠,是直屬於聖人的特務機構。

通政司是聖人的眼,重要性可見一斑。偏偏這通政司傳到薛訊手裏後,他卻腦子發熱的跟甄家勾搭上了。雖說薛訊並未正式投到甄家名下,但他也給甄家還有大皇子開了不少後門。

承正帝上台之後就收回了他手上通政司的職務,他的病,也跟這事有關。當初薛家有不少鋪子的掌櫃和管事都是通政司的人,現在他不再掌櫃通政司,這些人自然也會慢慢撤走。

這些人並非是薛訊培養出來,而是直接由京城那邊安排過來的。由於薛家鋪子裏代代都有這樣的人,薛訊也沒發現有這些人手有什麼不同。等這些人都撤走後,他才知道他做了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