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裝可憐(1 / 3)

正午烈日之下,渺無人煙的鄉間小道上五六個挎著腰刀的差役頂著炙人的陽光趕著兩輛牛車徐徐而行。頭前的牛車上,李振升客串著車夫,舉著個軟藤短鞭有一下沒一下的趕著沒精打采的大黃牛。李振升旁邊坐著一位身穿圓領長袍,頭戴襆頭,腳下一雙平頭軟底鞋。這麼熱的天,李振升和幾個衙差前胸後背都已經汗濕了,這個滿頭烏絲白了一半的老人竟還衣衫端正,手裏一把大蒲扇來回搖擺著,模樣好不自在。

“誌節啊,我們就這麼冒冒然的趕著牛車去你那拉糧食是否……太過失禮了。你有沒有提前給家裏捎個消息回去,也好讓家人有個準備。”主簿王方這客氣的語氣讓隨在車後的捕頭鄧鐵柱聽了都打顫,雖說這位老爺子的和藹形象深入人心,但到底是在衙門裏混飯吃的,鄧鐵柱深知王主簿對小民是什麼態度,對他們這些‘手下人’又是什麼樣的態度。前者是彌勒佛,後者是閻王爺。在王方手底下混飯吃的刀筆吏各個兒都是愁眉苦臉的,沒一個能見到這位頂頭上司的笑臉。手下人如此,那些直接向主簿彙報的各村裏長就更倒黴了。

不過王老主簿的寒風暴雪從來擦不到平民百姓的邊,所以官聲一向最好。且這人實實在在算得上是個為民謀福利的好官,手下人雖說難做一點,卻沒有背地裏懷恨在心的。前次李振升獻上曲轅犁而被王主簿當著所有裏長的麵誇獎一番就使得李振升高興的獨子喝了一晚上小酒,就是因為這種誇獎太難得了。所以當這個和李振升父親同輩兒,口口聲聲說與他大伯是至交好友,硬是讓他拜了叔伯的王主簿張口閉口稱呼他‘誌節’時,李振升握著鞭子的手也忍不住和鄧捕頭的心一樣顫一下。

從他大哥起就知道這位主簿大人的脾氣,這都快十年了吧。突然換到這種待遇,李振升還真是有點適應不了。不過再怎麼樣有些話該不該說,李振升心裏還是清楚明白的。“回主簿大人,我是獨自進縣的,事情又是突然決定,所以尚未來得及通知家裏。”

王主簿了然的點了點頭,搖著蒲扇一副緬懷的口氣說道:“哎,這李家老寨我也有十多年沒去過了吧。當初還是你大伯當族長的時候,我還被他請去喝過喜酒呢。哎呦,當時你伯父還囑咐過我山道不好走,我仗著年輕力壯也沒把這話放在心上。結果來了才後悔了。對了,當初就是穿著這麼雙薄底兒的鞋子。等到了山上別說鞋了,我腳都磨破嘍。最後喝完酒還是你大伯還有你爹他們幾個把我給背出山去的。嘿,我還記得我喝的暈呼呼的,在你爹背上一顛兒一顛兒的最後沒忍住還吐了你爹一身。哈哈哈”

這直接就是扯得是李振升他爹,李振升能說什麼。陪著笑了笑,心裏卻著實佩服這位老爺子的記性。這都多少年了,他爹也不一定還記得這事兒了。王主簿衙門裏那麼多事要忙,這一提起一個人來,竟然還能想起十多年前的舊事,就是那些過目不忘的讀書人恐怕也沒有這份本事吧。

牛車緩緩駛進山間,路旁多了綠蔭伴道給人心理感覺上涼快了不少。不過道路愈發崎嶇難行,磕磕絆絆再說難免,坐在牛車上就更是顛的屁股都疼。王方也不得不停了蒲扇伸手撐住車沿兒防止自己顛下去。李振升見狀順著他剛才的話頭兒說道:“都說青山不改,主簿大人十多年沒來,這山道可還跟當年一樣?”

“嗬嗬,可不是。這段還算好,後麵那段路我可是記憶猶新啊。這牛車能過去吧?”

“主簿大人這可就說錯了。青山雖然不改,這路可是跟當年大不一樣了”李振升說著一臉的得意模樣。這種事兒讓主簿大人知道了也是他這個裏長的一大功績啊。

王主簿被勾起了好奇心,側頭看著李振升:“哦?如何不一樣了?嗯……我記得這些年隻修過官道。對了,前年苗縣令到任各村的路也都平整過一遍。可這山路……”

“嗬嗬,主簿大人有所不知。自從……咳,我們李家寨為了把稅糧運出山去,就從新開了一條能過牛車的山道。原來那條需要翻山的小道早就已經沒人走了。去年寨子裏修水庫,我們把清理穀底時弄出來的淤泥運到了山穀外邊,後來就又順帶著把山穀外邊的石頭路鋪平了些。所以,這一段雖說難走,但過了前麵這個山頭兒,到了山穀前邊可就好走多了。”

王主簿聽完讚揚的對李振升說:“修路鋪橋這都是惠民的好事啊,還有那今年立了大功的水庫。誌節做的好啊,這麼好的事兒怎麼之前沒和我說呢。我也好幫著安排些勞力過來幫手。”

李振升謙遜的點頭致謝,心裏清楚王主簿後麵的都是客套話:“都是我李家寨自家之事,怎好勞動縣裏。我們動員全寨的老少,農閑時就幹幹,總算也沒耽誤農活。”

“嗯,你兄長威猛決斷,脾性雖說有些浮躁,但當時年景不好,卻也保得李家寨一方平安。誌節你卻是更適合在這太平年景裏當領頭的,親待族人,惠民以利,很好,很好啊。”

王主簿這兩聲讚歎聽到鄧鐵柱的耳中卻是對前麵臉紅的李振升投去驚訝的一睹。這李振升恐怕真的要升一升了。雖說王主簿不是主官,但就憑王方的人脈關係,縣尊都要禮讓三分的禮遇,他要提拔一個人還真的就是一句話的事兒。更何況李振升又是憑著‘獻糧’這麼一個縣尊大人都要顧念的大功勞。唉,沒眼神啊,以前該對這人客氣些才是。

牛車轉過山頭,來到了山穀前的窄道上。地上墊了許多黃土,牛車行在上麵果然平坦了許多。重新悠然自在的搖起了蒲扇,王主簿看身旁李振升的眼神愈發欣賞了。隨後放眼看向矗立在山穀夾壁之中的堡寨大門,年過五十眼神兒卻依然好使的王方看了一會兒就察覺出不對來,眼光斜睨了一下李振升,口中玩笑著問道:“怎麼,這都太平多少年了,李家寨放寨門的習慣還留著呢?莫不是,這山裏還有山賊要防?若真是如此,誌節該當早些報給衙門知道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