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棄整機品牌的風光,甘心默默無聞的做零部件供應商,熊總好魄力!”幾個老總佩服的看向熊貓公司的老板熊茂材。
他們是真心佩服,還是高興少了一個競爭對手,那就隻有他們自己知道。
“零部件的利潤率肯定比不上整機,但勝在競爭壓力小,而且做好了總利潤同樣不低!”這是熊貓手機公司熊總給出的解釋。
他的這個解釋讓眾人陷入了沉思,讓大家開始重新審視自己的實力,這個分析也給了大家一個新的選擇:
單純做零部件供應商似乎也不錯?
畢竟智能手機市場的火爆可以預見,相關零部件市場前景同樣可以預見!
畢竟強如天緣公司,背靠奇緣集團這個電子行業的巨頭,不少零部件都需要外購,更何況其他的公司?
智能手機的興起,肯定會帶動上下遊市場的迅猛發展,最風光的肯定是做手機品牌的,但最賺錢的卻不一定是做品牌的!
這種想法迅速從一號休息區蔓延到了其他幾個休息區,並且引起了廣泛的思考與討論。
整機品牌廠商與零部件供應商,高風險高回報與低風險低回報,風光無限與悶聲發財,到底該如何選擇?
幾乎每個公司的團隊都開始思考這個問題,衡量自己的實力,打探其他公司的想法。
隻是,幾乎所有人都沒有意識到,不知不覺之間,他們考慮的競爭對手都隻局限在在彼此之間,原本被認為是主要敵人的天緣公司,此時被幾乎所有人下意識的忽略了過去。
這種情況與剛開始的時候完全截然相反!
對於熊總的言論,有人不屑一顧:“不生產整機,不建立品牌,隻生產手機電子元件,這算什麼手機公司?”
這類公司要麼資本雄厚,要麼狂妄無知,還有極少數極度自信的,基本都是自認為有足夠的實力,在智能手機市場分一杯羹。
至於他們是不是真的有這個實力,最後的結果會給出最準確的答案!
也有人對熊總的言論頗為感興趣:“做手機零部件供應商似乎也不錯?競爭肯定沒有那麼慘烈,站穩根基之後再考慮下一步發展也不遲!”
這部分人都是有自知之明的,知道自己有多少資本,也清楚自己與其他競爭對手之間的差距。
如果說之前他們還信心滿滿,認為自己可以在這個新興市場分一杯羹,來到這裏之後,他們已經改變了自己的想法。
僅僅是現在,這六個休息區就聚集了近百家公司,智能手機行業競爭之慘烈,已經可以預見。
評估一下自己公司在其中的實力層次,稍微有點兒理智的人,都知道應該如何做出選擇。
悄然之間,大半的公司改變了自己的目標!
從熊貓手機公司開始,一個上午的時間,知識產權部門辦理了二十來份合約,其中選擇成為手機零部件廠商的有十二家,占到了其中的六成。
十二家公司看似數量不少,不過考慮到手機零部件的種類不少,再加上十二家公司的地域分布,基本沒有太激烈的競爭關係。
午飯的時候,趙翼收到了這個結果:“不錯,聰明人不少!這下子產業鏈算是全了!”
沒錯,補全智能手機的產業鏈,也是趙翼將這些公司安排到一起的原因之一!
智能手機行業的發展,被趙翼人為的拔高了一大截,結果自然是整個產業鏈極度的殘缺。
智能手機火了起來,可是相關的上有零部件市場卻還處於萌芽狀態,無論是規模還是技術層次,都差了一大截。
根本不可能滿足即將爆發的智能手機行業!
天緣手機零部件供應鏈條是不可複製的,奇緣集團包攬了最最要的元件,剩下的部分,也是李煜拉著氣體的電子元件廠商提供技術支持才搞出來的。
這個供應鏈條的產量其實有限,滿足了天緣公司的需求就占據了這些廠商大半的產能,根本不可能再供應整個市場的需求。
所以,為了保證突然火爆起來的智能手機行業,不至於變成曇花一現的煙火,趙翼隻能費心費力的,事先準備好一條勉強夠用的產業鏈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