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進退兩難(1 / 2)

武則天低眉品茶,眼底閃過一縷精光,不動聲色地等待李旦的感想。

李旦凝視著手裏的奏折,而心裏卻百感交集,至此,他也明白了武則天今日如此親近的原因。

奏折上的內容很簡單,大致上就是長安城內用於救濟難民的救濟糧有兩成不翼而飛,而底下人查出東宮有異樣調動,還有英王府在同一天同樣如此。

至於這份奏折為何沒有署名,為何會出現在武則天手裏,李旦並不在意,自家老爹手上有著強大的底牌,而且還有幾人正在相王府之中,那並稱“二聖”的武則天手中的暗勢力就不稀奇了。

重點在於這份奏折的內容為長安的局勢埋下了一份隱患,而幾人剛剛好轉的兄弟情誼又要出現波折了。

李旦的出現正好為武則天送來了一把刀,以李旦的身份,正是武則天心中理想的調查人選。

按武則天的想法,李旦與英王府有恩怨,而讓李旦調查,那麼他與東宮的默契便大打折扣,兄弟之間又生出波瀾,再加上一向公正廉明的狄仁傑是李旦的老師,所有的一切都是武則天想看到的。

稍許,李旦抬眼望向眼前的穩如泰山的女子,心中暗凜,詢問道:“老娘,不知老爹知曉嗎?”

“正要與你父皇訴說,隻是你看過奏折後有何想法?”武則天緊緊盯著李旦,追問道。

李旦自知躲不過,隻能皺著眉頭,故作憤怒道:“此事罪大惡極,兒臣恨不得將幕後之人千刀萬剮!隻是兒臣才疏學淺,沒有什麼好辦法啊……”

早就猜到李旦會推托的武則天不以為意,笑道:“旦兒的年紀是小,也是情有可原,但你有個好老師啊,隻是不知旦兒可否為母後請你老師接過這個案子啊?”

李旦接不接其實不重要,但若是狄仁傑接了這個案子,隻因狄仁傑和李旦的關係,依然能牽扯到李旦,那麼幾個兄弟間必然還要互相防範起來。

欲哭無淚的李旦又一次體會到武則天的厲害,私下與李旦見麵,算是因為母子之情給的麵子,可若是告知了李治,恐怕他就更不能置身事外了。

畢竟這次關乎民生,更在於那二成的糧食用於何處,若是用於私兵,這就是犯了大忌。

現在的他就麵臨了抉擇,是自己跳進去參與到這件事中來,還是站在武則天一邊,與武則天一樣冷眼旁觀。

但這樣一來,恐怕他在帝黨一方也沒有了地位,隻能依靠武則天,扯起後黨的大旗了。

武則天瞧著自己這個小兒子的麵色不住地變換,心頭暗笑,自己不緊不慢地繼續批閱奏折。現在的她並不著急,她相信以李旦的聰明,一定會看出此事背後的意義,從而做出正確的選擇。

半晌,李旦的麵色漸漸堅毅,緊走幾步,恭敬地將奏折擺於武則天的桌案上。

武則天抬眼望向李旦,放下手裏的筆,抿嘴笑道:“看來旦兒想好了,就知道旦兒不會讓母後失望的!這件事你就不要管了,讓其他人鬥起來吧……”

“母後!”李旦深吸了一口氣,出聲打斷了武則天,施了一個大禮,恭敬道,“兒臣接下這個案子了,還請讓狄仁傑狄大人幫兒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