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無方點頭微笑:“嗯,一鳴,你從前極少開口發問,心中眾多疑問,你也絕不發問,凡事也是逆來順受。如今比從前是大為改觀了,雖說還不夠主動,但已會有疑問就開口發問了,可喜可賀。”
韓一鳴聽到這話,卻高興不起來。想起四師叔當日一直對自己循循善誘,便是希望自己多加思索,多方探問。如今自己終於學會多加思索,多方探問了,四師叔卻早已形神俱消,再也不能聆聽他的教誨了,心中一陣酸楚難過,咬緊了牙關。秦無方道:“我一向就等著師子們發問,但你卻是極少發的那一個。雖說我看得到你心中心潮起伏翻湧,但你卻從來不漏出片言隻字來。並非你心中沒有疑問,而是你不知該從何說起,因而你今日說出這樣的話來,我很是欣慰。”
秦無方停了一停道:“我便來對你解說為何我要挑選你丁師兄成為新一任靈山掌門罷。做為一任掌門,在挑選下一任掌門之時,最先看到的,應當是本門之中,哪位弟子的心誌最為堅定,便是泰山崩於麵前,都能不動聲色。有了這樣堅定意誌的弟子,這一派才能在世間立穩。有了這樣的弟子,這一派才不會在意外突發之時煙消雲散。也隻有這樣的弟子,才會在逆境之時,力挺門派渡過險境。”頓了一頓,又道:“其次,挑選一任掌門,須得看本門之中心態最為平和的弟子。不刻意而為,不任意而為,也不肆意胡為,有節有製,能做掌門不覺開心,不做掌門也不會氣餒的弟子,才能真正擔負一派重任。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才能平和麵對掌門之位。以擔當掌門之位而喜,為不能做掌門而悲,便會為情緒左右。這便是為聲色貨利迷了心智,再不能看分明許多事物的本相。失卻遠見,乃是掌門大忌呀!”
韓一鳴也曾聽到過元慧說起挑選掌門的事宜,但不料自大師伯口中說出來的緣故,竟與元慧說的緣故是千差萬別,但都各有見地,不得點頭稱是。秦無方道:“你曾經也想不明白元慧為何會成為掌門,我也有些意外。元慧無論修為還是學識都不如塵溪山的幾位年長弟子,但我在明晰當上掌門那日,對他看了一看,果真是今非昔比。他心智已開,雖說修為學識還不夠以擔當一派掌門,但我看古師兄挑中的,便是他的聰明。聰明於他來說,也是一件利器,在非常時刻,會有非常之功。因而我認為古師兄挑選得絕妙,若是換了我,我也是挑選元慧接任掌門的。”
停了片刻,韓一鳴不聽大師伯說話,才道:“大師伯,那麼修為與學識便不重要麼?”秦無方微微一笑:“一鳴,修為與一個人的心智是息息相關的。能夠心誌堅定,心境平和,本已表明這個人的修為到了一定的境界。試問有多少人能夠天生就心誌堅定,心境平和呢?心誌堅定是在無盡的修行之中磨練出來的,永不氣餒。而心境平和,就更加是修行的結果了。喜、怒、哀、樂、驚、恐、悲乃是與生俱來的,靈山不要弟子七情六欲滅絕,要的是弟子在七情六欲之中順應其道,不易其誌。若沒有平和心境,如何能夠對一件似乎看不到盡頭的事物努力呢?修行本來便是漫長得看不到盡頭,你看到修行的盡頭了麼一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