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二
Preface
計算機隻有幾十年的曆史,與人類曆史上的其他文明和科技演進相比,並不算長,卻為我們的社會發展帶來巨大的變化。在這些變化中,技術創新毋庸置疑是核心驅動力,在這些變化過程中,設計創新也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
近年來,計算機已經從實驗室、機房走進了辦公室、家庭,甚至我們的口袋中、手腕上,所謂普適計算時代已經來臨,人們隨時可以獲得便捷的信息服務。計算機的體積、數量、算力等也都在發生著極大的數量級變化,這些變化為設計和創新帶來了更多的機會和挑戰。
印帥是我帶的去年剛畢業的碩士生,他的書稿呈現在我眼前時,還是很有感慨的,又讓我想起這個課堂上活躍、發言聲情並茂又富有邏輯的學生。在校期間,他很快就讓我看到了他的優秀潛質,善於觀察,尤其是對細微處的洞察力,積極創造,特別是對問題的總結歸納能力。難能可貴的是,普適計算(PervasivebrUbiquitous puting)是一個三十年前提出的超前概念,甚至今天,仍顯得抽象和過於理想化,但這種發展趨勢,顯然滲透到了印帥的思考中。書中充滿了對如何應對科技帶來的變化進行的思考,讓我看到了他在實驗室完成課題時的成長和不斷的追求。他總結的創新方法,具備了一定的對學科交叉式創新的探索。我想,這也得益於印帥接受特定的研究生培養項目:清華大學計算機係與美術學院及新聞傳播學院聯合培養的信息藝術設計交叉學科碩士培養項目。這個項目,對學生在技術理解、運用、創新,設計表達、可用、出新等多學科能力的培養上提供了豐富的資源和比較強化的訓練,嚐試著培養出一批善於思考和長於實踐的創新人才。
正如書中所闡述的橫向思維對創新的益處,學科交叉也是一種橫向思維擴展的嚐試。隨著科學本身向著更深層次和更高水平的發展,科學研究的對象和思維方式也向著開放性、創造性和綜合性等方麵發展。未來,麵向更多學科的實際問題和對於未知世界的探索,我們需要學科交叉的突破點。這本書對於讀者和作者而言,都是一個好的開始,我希望印帥作為經曆了交叉學科培養的學生,能夠持之以恒,將這套方法體係不斷完善,並帶來更多好的設計,來踐行學科交叉所帶來的創新。
史元春
清華大學計算機係人機交互與媒體集成研究所所長、
信息科學與技術國家實驗室普適計算研究部主任、
清華大學全球創新學院GIX院長、“長江學者”特聘教授